首页 > 心理学术 > 学习资源 > 西方心理分离的研究回顾心理学空间

西方心理分离的研究回顾心理学空间

来源:互联网   
人气:

西方心理分离的研究回顾*涂翠平1,2夏翠翠1,3方晓义1(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2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天津301811)(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100875)摘要:近几十年来,家庭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外家庭研究和治疗领域的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心理分离的研究。心理分离即个体与家庭在心理上的分离并形成个体化的程度。文章从心理分离的界定、心理分

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由于不同的个体对压力的敏感程度不同,他们在压力下所维持自治能力的水平也不同,这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内在自我分化程度。内在的自我分化是指个体有能力将情感与理智区分开来。Bowen根据个体或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经历的压力和区分理智与情感的能力,把“自我分化”分为0~100的不同等级,其中0代表极端焦虑的行为,100代表深思熟虑的行为。大部分人的自我分化水平位于这两端之间[12]。

良好自我分化的个体能与他人合作,考虑他人的利益,在处于压力时能保持平静;他们对各种各样的观点持开放的态度,尊重他人,为自己负责,也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但他们处理问题时,不受情感的影响,是在对事实认真评估的基础上慎重选择行为,平静并清楚地处理冲突、批评和拒绝;高自我分化的家庭中,成员不那么迫切需要寻求彼此的爱,赞许和情感,他们不会因为别人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想要控制别人为他们负责。良好自我分化的家庭成员能够在表达他们的个体化同时保持亲密的联系[12]。

低自我分化的个体在压力下更可能表现出焦虑的行为,包括害怕、退缩和优柔寡断,过于武断,责怪,防御和刻板,他们很少看到行动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自我分化不良的人更倾向于情绪化,他们迫使别人与他们要求的一致,这样他们的生活就容易受周围人的反应的影响,不一致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威胁[12]。

2.3两个理论的比较

Mahler的分离—个体化理论属于新精神分析流派中的客体关系学派,其强调的是客体从主体中如何分离的过程和阶段,即婴儿如何与母亲分离—个体化的过程和阶段。Mahler的分离—个体化包括分离和个体化两个方面,分离包括与母亲从心理上分开、拉开距离、脱离出来,个体化意味着发展内心的自主性。

而Bowen的自我分化完全是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来阐释的,从根本上和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上就与Mahler的不同,Bowen理论强调的是在家庭中个体自我分化的能力,强调的是结果而非个体自我分化的过程。Bowen的理论虽然没有详细阐释个体如何进行自我分化,但在其理论中也涉及一些相关内容,他认为个体的自我分化具有代际传递性,这种代际传递性是通过家庭投射过程进行的。这个过程也与Mahler的理论不同。

虽然两个理论强调的重点不一样,但是二者有一个共同点——不管是Mahler所说的分离—个体化还是Bowen的自我分化都与个体的心理适应密切相关。另外,Mahler的概念强调的是过程,Bowen的概念强调的是结果,过程与结果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关联的。

3 心理分离的测量工具

目前有很多关于心理分离的测量工具,大部分工具建立在Bowen的代际家庭系统理论基础之上。概括起来,按照量表所评价的关系,可以分为评价家庭系统中心理分离的量表和评价个体心理分离的量表。其中,测量家庭系统中心理分离的量表主要有《家庭系统中的个人权威问卷》和《家庭系统分化量表》,其他的量表多从个体的心理分离角度来评价,在这方面比较著名的量表有《心理分离量表》、《自我分化水平量表》、《自我分化量表修订版》和《青少年心理分离测验》。

3.1 家庭系统中的个人权威问卷

《家庭系统中的个人权威问卷》(PersonalAuthorityintheFamilySystemQuestionnaire,PAFS-Q)[13]。PAFS-Q是Bray,Williamson和Harvey于1987年基于Bowen的理论发展起来的。此量表共有141个项目,是一个5点量表,高分意味着更健康的关系(例如,更亲密,更少的胁迫,

关键字标签:心理学分离回顾心理研究空间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Ethics,ontologyandpeace

Ethics,ontologyandpeaceByTomAndersenTheeditorofNewTherapisthasaskedmet...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