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系统理论在家庭知识上真正的贡献主要是表现在不同的家族治疗实务工作上。家族治疗工作者强调个人只是家庭问题的代罪羔羊,在处理个人问题时必须观看整个家庭系统的功能与运作。凡是采用经验取向、策略取向、结构取向、代际取向等主要派别的家族治疗者,都会强调他们工作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或「家庭系统理论」(Brown& Christensen,1986)。而这些强调把对家庭系统的观察视作理解个人问题基础的作法,的确使家族治疗者作出与心理治疗者不同的贡献。 家族治疗者所称的「系统理论」与Bertalanffy所发展的「一般系统理论」有什么不同呢?从历史发展而言,家族治疗者所提出的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只是因为实务工作的需要,他们将相当抽象的一般系统理论化为抽象层次较低的命题,并以这些命题作为他们观察家庭互动的假设。PatriciaMinuchin(1985)曾经指出家庭系统运作的六大特征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点明了家庭系统理论的特色,也更具体地描绘出家人在互动过程中系统的运作机制。这六大特征分别是: 1.家庭是个组织化的整体,系统内部的元素彼此依存。 2.系统运作模式是循环而非线性的。 3.系统有衡定(homeostasis)的特性,以维持系统运作的稳定模式。 4.演化与改变只有在开放的系统才能发生。 5.复杂的系统是由副系统所组成的。 6.副系统间以界限相隔,彼此间的互动由隐藏的规则来决定。 整合历程系统观点—家庭心理学的系统观点 整合历程系统观点的出现可以说是家族治疗与心理学「整合」的结果。继家庭心理学正式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认可之后,学者们纷纷致力于建立家庭心理学学科领域的共识,讨论该领域的学术范型,并发展恰当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其中,同为心理学家与家族治疗者的WilliamPinsof于1992年发表一篇讨论家庭 心理学科学范型(scientificparadigm)的文章,并指出整合历程系统观点是当代家庭心理学领域所应共享的科学范型。 Pinsof的整合历程系统观点在叶光辉等人(1997)介绍家庭心理学的开展一文中曾经有所介绍。本文乃针对Pinsof所提之家庭心理学的系统观点与家族治疗界采用的系统理论之区别再加以讨论。两者的区别大致有下列三点: 1.家庭心理学的系统观点乃著眼于整个家庭心理学界,既拓展了专业视野,也可作为一种科学范型 叶光辉等(1997)曾经指出,家庭心理学既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科学。从专业的考虑而言,家庭心理学的系统观点虽然承袭了家族治疗界的看法,认为应将家庭视为一个系统,有其运作的法则与机制,但是也强调不应将眼光局限于「家庭」这个系统。Pinsof认为「个人」是最小的心理社会系统,而社区或文化系统则是最大的心理社会系统(Pinsof,1992,p.436)。这种观点正好回应了学者批评现存家族治疗界所采用的家庭系统理论忽略文化结构对问题的影响,及不够整体(holistic)的说法(Klein& Jurich,1993)。 就科学范型而言,家庭心理学所采取的是一种「互动建构」的观点(interactiveconstructivism)(Pinsof,1992,p.435),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它同意有客观事实的存在,而在认识论上的立场则是倾向认为真相是经由建构而来的。就这一点而言,Pinsof的主张与近年来为科学哲学界所重视的建构实在论(constructiverealism)其实是相当类似的。建构实在论认为将不同理论、不同学科串连起来,可得「建构的实在」(constructedreality)(3),这种说法与家庭心理学系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