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牧师的经济援助下,Pratt医师发展出由病患组成的「班级(class)」。成员约有20到30人。班级是在成员的家中所举行,每周两次。在这些班级中,Pratt医师教授疾病(肺结核)的知识,包括发作、疗程、以及恢复的情况。若是已经治疗成功的病患,可以在团体中分享这些经验。这些聚会,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他们之间的友情、支持、和希望。
在1919年L. CodyMarsh以相似的方法运用在机构化的精神病患上。他的作法与Pratt很像,也称它们为班级,当然他所上课的内容是精神疾病的起源与征象。结束时甚至有考试,不及格者必须重考,也会另外再为这些病患找助教。
课程的工作人员则包括了医师、护士、社工、和助手(可能是台湾所称的护佐)。Marsh认为,社会环境对维护健康与病患的痊愈相当重要,并认为工作人员必须能够体认病患困难的本质,而以人性化的态度与他们相处。因此有人视他为治疗性小区模式的创始人。
约在同时,Lazell对住院的精神病患做团体心理治疗。他比Marsh更夸张的是,他还教导病患有关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
在美国,Wender在1920年代晚期到1930年代,对住院病患做团体心理治疗。这些病患,在现今会被称为Borderline。他所采用的是精神分析的概念,而并非教育式或指导式的方法。他认为团体是家庭的重建(recreationof family)。团体成员视治疗者为象征的双亲,而其它成员为手足。这可以让成员有机会去重新处理他们所尚未解决的家庭冲突。
1936年,Schilder也强调精神动力学的原则与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s)的重要性。他强调当某位病患回忆起在他原生家庭所发生的特定事件时,其它的成员也常会回忆起类似的经验或感觉。
Foulkes强调以团体做为一个整体(groupas awhole)的愈合品质。在这种模式,治疗者必须相当主动地让事情进行,并帮忙建立成员之间的关系,但也应该逐渐退居幕后,而让团体做他们自己的愈合工作。
他同时也观察到团体视如何开始去影响整个医院,而如此一来,医院也可视为一个大的治疗团体,则原先的团体就成为团体的部份。由此他发现团体是深深地被整个大小区所影响的。所以团体的个别成员之间、团体本身、以及医院小区(hospitalcommunity)之间,都会有持续的相互关系。
Moreno,心理演剧之父,可说是将欧洲与美国的团体治疗连接起来的关键人物。他自欧洲开始他的工作,并且可能是第一位使用「团体心理治疗」这个名词。
总结住院团体治疗的沿革,在20世纪前半的团体,以教育和鼓励为主,在后半则是以精神分析为取向。带领者(leader)强调成员之间自发性的互动(spontaneousinteractions),发展转移关系,并对这些转移关系与他们在团体中的行为,做分析与诠释。通常,他们并不会给团体的成员任何有关病情的信息。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住院病患的团体治疗有了相当正式的形式。通常是8到10位病患坐成一个圈圈,每节时间为45到90分钟,引导人为1或2位,成员被鼓励与其它人做自发性的互动,并以这种自发性做为团体讨论的题材。虽然各家学派之间的概念仍有些不同,如Foulkes等人强调「以团体做为一个团体(thegroup qua group)」的治疗效果,而Yalom等人则认为治疗效果是来自团体之内的人际互动。总之,大部分的团体都是在促进成员之间的关心、支持、以及相互帮助,并且提供鼓励,希望与教育。
3.住院团体治疗的理论基础通常我们较喜欢把个案的症状与不适,视为沟通潜藏的问题,所以做法是了解它们,而不是消除它们。
3.1相关的心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