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实证研究早期,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流 派内部从事着验证本流派理论的研究,而且大部分 是过程研究[1],在 1952年艾森克对心理咨询与治疗 的有效性提出强烈质疑之后,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效 果研究,并最终得出了一个一致的重要发现,即心 理咨询与治疗不仅有效,而且各理论流派的疗效几 乎相当[2]。在此之后实证研究的方向有所转移,并 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研究类型向过程-效果 研究转移。Buboltz等(1999)对 1973~1998年的
26年间发表在《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上的研究论文类型进行过统计[3],发现过程-效果研 究所占比例最大,占全部研究的 25%,而过程研究 和效果研究分别占 13%和 6%,而且过程-效果研究 所占比例在这 26年间一直稳居第一,其近年来的研 究地位可见一斑。第二个特征是研究内容向咨询中 的共同因素转移,还有研究者开始尝试建立和验证 泛理论( pantheoretical)的,即不局限于某一理论 流派、对咨询普遍适用的过程-效果模型 [4,5]。现在 的咨询实证研究中仍然清晰可见这样两种类型:一 类是验证某一流派(尤其是新出现的流派)或比较 不同流派理论观点的研究;一类就是泛理论的研究。 本文是对泛理论的过程-效果研究进行综述,限于某 一理论流派的研究不在考察范围之内。
我国大陆对心理咨询的实证研究才刚刚起步, 零星可见几篇对国外效果研究的综述[6,7],对效果测 量的理论探讨[8,9]或过程研究[10],尚未见对过程-效 果研究的综述或实证研究发表。
本文拟对国外泛理论的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 状,包括理论基础、研究主题和结果、研究方法和 数据收集方法进行介绍,并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和 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供研究者参考借鉴。
2 理论基础
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理论流派繁多,许多流派都为过程-效果研究提供了资源,Hill曾对一些主要理论流派的影响作过讨论[1],现结合其讨论对过程效果研究的理论基础作简要介绍:(1)以人为中心流派。尽管并非罗杰斯本意,但以人为中心理论仍然催生了许多咨询师培训系统,出于培训咨询师的需要,研究者不得不考虑咨询师的技术对效果的影响,当事人行为对效果的影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