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知流派。作为认知革命的结果,研究者 开始考虑会谈中咨询师和当事人的思想,这一对内 隐经验的考察是对外显行为考察的重要补充,它对 于建构会谈过程的完整图景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这 一思路,Hill等提出了一个描述咨访双方的内隐和 外显行为之相互作用的认知调节模型 [4],这一模型 有四个主要成分:咨询师的意图( therapist intentions),咨询师的反应方式( therapist response modes),当事人的反应( client reactions)和当事人 的行为( client behaviors)。咨询师根据自己的理论 知识、对当事人的诊断和观察形成治疗意图;为了 实现治疗意图,咨询师使用各种干预方式,例如, 为了增强当事人的感受,咨询师可能会释意或采用 开放式提问;当事人对咨询师干预的反应决定了其 行为,例如,如果当事人感到被支持,他 /她可能会 向咨询师揭示更多。咨询师在知觉当事人反应的基 础上,形成下一个意图和反应方式来满足当事人改 变了的需要,这又引起了当事人新的反应和行为, 如此循环往复。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最终使咨询产生 效果,详见图 1(引自文献[4])。这一泛理论的过程 -效果模型最早在 1985年提出,其后不但发展了测 量工具,而且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至今这一套工 具已经比较完备,在研究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而这一模型也成为过程-效果研究领域中一个十分 重要而典型的描述过程变量和效果变量间关系的模 型。
当事人的行为
↗↘
当事人的反应咨询师的意图
↖↙
咨询师的反应方式
↓
即时效果
↓
治疗效果
图 1 Hill的过程-效果模型
(3)行为流派。行为理论对过程-效果研究的段的专门化上,它对干预的对象、问题的评估和干 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目标人群、评估方法和干预手预的方法通常都有清晰的描述,在研究中易于操作 的同时得到的结果也便于解释。在研究对攻击性、 社交焦虑的治疗和体重控制等问题时,该流派的影 响都比较突出。
(4)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对过程-效果研究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对咨询关系的研究上。Gelso等将咨询关系分为真实的关系、工作同盟和移情反移情三部分[11],在过程-效果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的是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