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原来你们的督导是这样子。我们懵了,说什么意思?难道督导不是这样吗,督导应该是什么样的。当时对我是非常大的震动。当一个治疗师进入家庭的时候,他有一些想象和一些看法,他有一些好奇,你们是怎么争斗,你们为什么会这样争斗,诸如此类的。他直接用评判性和描述性叙述的语言越少越好。因为你看刚才我后面有一句话,好友意思,这就是一句评判性,带有情绪色彩的话,这些话都是容易惹麻烦的。
仅仅如果只是提问题,你们在家平时都是怎么争吵的,谁先说话,为什么每次都是他先说话,这样对大家的影响是什么,诸如此类的。就是你在从头到尾如果你也很多好奇的问题,你如果经过很好的系统的培训的话,可能你问问题,问到比较节骨眼,比较要点的情况下,这些东西对家庭的影响和劳动是非常大的。你在这个过程中间,又没有直接的去表达你的这个态度和观点。这个家庭里面妈妈太焦虑,爸爸太控制,爸爸妈妈的养育方式是有问题,这些东西都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有关。你直接这么讲,人家会问你凭什么这么讲,你算老几。他们在治疗过程当中会更多的问,妈妈这个样子在孩子50多个家长的妈妈中间,如果按照焦虑、担心排名的话,妈妈会排第几名,爸爸容易生气,粗暴的程度排名的话,爸爸排第几名。曾经性的问题,比较性的问题,差异性的问题还有叫循环提问,另外的人来看,他会怎么看,这样在访谈的时候会激发他们长时间用别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可能对他们会有一些启发。
尤其是我们并没有直接的给一个答案,给一评判、好坏、对错,我们就不会直接得罪人。这个治疗师很会提问题,问到家庭中间不管是因为父母权利争斗或者是家庭有秘密禁忌,都回避。或者是孩子离开家庭的时候,两边家庭都没有形成好,在他们年轻时都曾经经历过很艰难和父母分离的过程。现在他们甚至还没有和自己的父母分开,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让自己的孩子从家庭里面分开。
举个例子,这是三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孙子。这个家庭是三代人都在,一直到现在妈妈66岁,爸爸40岁,儿子14岁,他们的关系一直都还比较紧密。爸爸都没有完全和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分开,妈妈也就是这个媳妇对过紧的状态很不满,要分开住。他们达成妥协一个星期还是回爷爷奶奶吃几次饭,周末的时候孙子还要在爷爷奶奶那里住。这时候爷爷奶奶尤其是奶奶对孙子包括对儿子的影响还是很大。访谈快结束的时候,奶奶还要求一定要我纠正他儿子的教育理念,说那些理念不行。他儿子都40了,她都66,好好过自己,管那个干什么。但是,你还不能直接说这些话。
可能更多要用提问的方式,您猜猜在其他的没有这些问家庭里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其他的奶奶会在自己多大年龄的时候就开始不管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了。如果管的时间更久一些,又会怎么样,诸如此类。我们会把一个问题翻来覆去,有些问题不直接讲。有个问题绕来绕去,国外的同行们说你们做督导就是这样做的。反过来陈述句就是你们督导就是不合适,对案例提供的人太苛刻,太刁钻,这样人家很受伤,你们听不见对方讲什么,你们讲自己的观点,这些是不对的。你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态度,你这样说的话,人家就会同意或者是不同意。但是我现在没有说任何话,我好奇,如果这些问题提好了他会去思考。如果他抓住你哪些观点,你这么问什么意思,你是不是问我们这样不对。没有,我只是有点好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