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构想。不同理论对心理机能的侧重不同,直接导致了在治疗中要领悟的内容的差异。不同取向从不同的心理机能出发探寻领悟,最终使当事人对自己有所理解,恰如盲人摸象,从每个部位出发,都可以对摸索对象进行分析和设想,也许可以构建出真实的对象,但更准确的构建可能是从不同方向都进行摸索。尽管领悟的内容不同,但领悟的目标对各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当事人获得对自己更多的了解,可能是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可能是被压抑的情感,也可能是内心的矛盾冲突。
为了帮助当事人达到预期的领悟,不同取向会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式。心理动力治疗师像侦探,搜集各种心理碎片作为线索,曾经的经历、现在的表现,内在的反映、外界的回馈,过去的重要关系、现在的咨询关系,等等,将它们拼接起来组成一幅完整的心理图景。在搜集了足够多的证据之后,治疗师通常会向当事人做解释,而当事人需要进行认知加工,对治疗师推理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决定接纳与否。体验疗法的治疗师是感受导向的,为了帮助当事人获得觉察和元觉察,会聚焦于当事人的体验,帮助当事人触碰感受,了解感受的内容和意义,当事人用情绪加工来完成这一过程。认知-行为治疗师的职责在于发现当事人的不合理信念或图示,在当事人的讲述中,不断地找到一个又一个非理性信念,并及时向当事人指出,当事人需要进行认知加工,对此有所理解,而在理智上理解的同时如果伴有情绪上的唤起,将是最理想的情绪性领悟。
总体来看,三种主流取向对领悟实质的认识是一致的,都是一种新联结的建立,而领悟的目标也都是为了当事人获得对自己更多的理解,只是在领悟的内容上,由于理论对不同心理机能的侧重,造成了相应的差异,由此也导致了领悟方式上的区别。
3领悟的分类
以上对不同理论取向观点的比较,有助于析取共同点,从而把握领悟内涵的实质;而要充实丰富对领悟的理解,更深入透彻地考察这一概念,则有必要对领悟进行分类。理论上对领悟分类的问题探讨地比较少,有的理论取向曾提出过领悟的不同类型,但没有十分深入地探讨;有研究者试图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