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的内心本能不同,该理论强调婴儿对看护者依恋的基本需要以及那些内化的心理表征客体内的分析。这种对依恋的基本需要使人们继续在其成人关系中寻找满足。
客体关系治疗方法的两个例子由弗洛默和斯卡夫妇提供。弗洛默认为难以解决的内心冲突源自于原生家庭,并且以投射到当前的亲密关系(诸如配偶或孩子)的形式持续着。他在工作过程中关注自身并最终消除了这些内投;在这个过程中,他先与一对夫妇会谈,然后与夫妇团体,最后分别与每一个个体及其原生家庭中的成员进行会谈。
斯卡夫妇使用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是精神分析的。他们创造支持性的环境、唤起无意识内容、进行解释、提供领悟、借助移情和反移情帮助家庭了解过去的内化客体是如何阻碍了当前的家庭关系的。家庭成员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互相支持对方对依恋、个体分化和个人成长的需要。
同样,站在今天已心理动力为定向的理论和实践前沿的是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他把重点放在婴儿与看护母亲的早期关系上,特备是婴儿认为母亲是自己的延伸(一个自我客体)这一点上。科胡特强调核心自我(他得到父母的反映)以及理性化父母的发展。这两者对形成自主自我是至关重要的。自恋代表着早期发展的一个阶段,并且可能在成年期以人格失调的形式而继续存在。
关键词:
防御机制、自我、内驱力理论、移情神经症、自恋型人格障碍、客体关系、精神分裂症、投射性认同、内投、移情、反移情、自我客体、连锁病态、
参考文献
《家庭治疗的力量》
经验模型 Experiential Models
经验式假统治疗师运用与家庭成员进行治疗沟通的即时性,帮助催化指向个体成员成长和潜力充分发挥的家庭自然驱力。它在本质上是非理论和非历史的,因而强调了行动先与领悟或解释。通过借家庭-治疗师的互动提供促进成长的经验。关注不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是这种家庭治疗的根本特征。
经验治疗的重要实践者有威特克、凯普勒和萨提尔。威特克在大约40年前就开始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重新定义为成长受阻的标志,他在家庭治疗的工作中一直强调阻碍了发展和成熟的内在和人际关系方面。他的家庭治疗,常常包括一个联合治疗师,旨在同时运用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真实地和符号的经验,并给来方者带来启发。宣称他的干预主要被他的无意识所控制,并在治疗沟程中寻求自我的成长经验;他相信从治疗的角度而言,如果一个治疗师个人不能从治疗中获益,那他所能给来访者家庭的就甚少。
凯普勒是格式塔家庭治疗的实践者,他坚定不移地只应对此刻——由治疗师和家庭成员共享的不是出现的即刻性。像大多数格式塔治疗师一样,凯普勒引导个体超越它们习惯的自欺游戏、防御和假象。他自己毫不妥协的诚实,他向所有的家庭成员进行对质及挑战,以使其探索他们的自我意识是怎样被阻滞的,而且使他们将不断增强的意识引入到更为有益的更为完善的彼此关系中去。
最为著名的以人本主义为取向的家庭治疗师是萨提尔。他的家庭治疗演示世界闻名。他的家庭治疗结合了他早期对澄清家庭成员的沟通“差异”的兴趣,以及在所有成员中建立自尊和自我价值的人本主义取向的努力。相信人类自身拥有他们所需的成长资源,萨提尔认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能够找到他们丰富的潜能并教他们有效的利用这些潜能。
经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