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相互作用;米德认为自我中经常发生着主体我(I)和客体我(Me)间的交流,“思考过程本身不外是一种进行中的内在会话,……在此交流中人与其他人对话同时也与他的自我对话”。这种话语过程或叙事就是人格或自我得以产生、存在和发挥功能的条件。
Bruner等人主张个人叙事是人的认同。故事临摹生活并展示内部现实于外部世界。但同时,故事也塑造和建构着叙事者的人格和现实。一个故事通过生活而得以创造、叙说、修改和再叙说。这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当人们建构生活故事(经验)并把它叙说出来时,也就在反思和体验个人生命进程和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使体验得以进入意识层面而清晰化,从而建构着过去的事件与行为,获得个人认同和自我重构。
自我反思是人类在其特有的文化世界中的精神性互动。这种精神性互动,使人能想象各种超越时空的事物,与他人交流当前时间之外的事情,说出个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在当时当地由“我”说出关于“我”在另一时空的事。这一思想是HubertHemans的自我对话观点的核心。这观点认为自我不是单一不分的结构,而由动态多元、相对独立的“我”身份构成。自我的建构,是自我内部发生的各自不同身份“我”的多种声音的对话。其中一个“我”代表社会文化的身份而发出声音。它所叙说的故事参与到自我故事的建构中。Bakhtin's的多声音小说(polyphonic novel)、Hubert Hemans的对话自我(dialogical self)、HubertHemans的心灵社会(society ofmind),以及Mair(1977)早期所提出的自我社区等关于自我的隐喻,都形象地展现了个人内部世界中以叙事为媒介的社会互动。
三、 心理学研究的叙事方式
叙事心理学很难说是心理学一个新的分枝,更合适地说它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取向。心理现象源于叙事的土壤,对心理的研究也必然离不开叙事的方式。
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很早就表现在收集资料上。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口头报告法就是叙事资料收集的一种简单易用的方法。最先的构造主义者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测量,无疑可归到最好的科学传统的范围之内。但既然意识能为有意识经验的人最好地觉知到,那么研究这种对象的最好方法就是自我观察法。内省法就是以经验为甚础的言语报告。事实上心理学的许多领域里内省法一直在使用着,研究者问被试第二个乐音比第一个响些还是低些,或要求他用言语报告他的体验。来自病人的临床报告和对人格测验或态度量表的反应实质上也是内省的。这些都是基于经验的言语报告。机能主义者卡尔在讨论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时,既承认内省法的正确性,也承认客观观察的正确性。他看到实验法更合于理想,但认为,适当的心理实验研究,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困难的。行为主义者华生尽管反对内省,但还是不能排除在心理物理学的所有工作中也使用内省。他主张,言语反应终究是能够客观地加以观察的,从而言语反应也象任何共它类型的运动反应一样,对行为主义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他的狡猾做法是把叙说归入行为中,从而为自己使用内省法打园场。
如果说口头报告对意义的进入仅是浅层,那么对亲身经历事件的深描则在揭示深层意义中无可替代。当叙事方法为学院派心理学者小心回避时,人类学者却把它舞动得游刃有余。人类学者玛格丽特·米德经过在萨摩亚九个月的生活,深入了解那里的姑娘、家庭形态、双亲的地位和财产、姑娘们兄弟姐妹的多寡以及她们已有的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