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学习资源 > 叙事心理学的追求心理学空间

叙事心理学的追求心理学空间

来源:互联网   
人气:

叙事心理学的追求施铁如一、科学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摇篮对心理问题的探究可以追朔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里士多德公元前三百多年的著作《论灵魂》就是历史上第一本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当古代思想家在理解自然、精神、社会现象作出最初尝试时,哲学与科学是一同发生、互相掺和在一起的。在近代哲学中,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及其有关心理现象的观点对心理学的诞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洛克的

如电影放映时,任何时刻胶片投影出来的只是一个特定的画面,是一张一张画面连续的投影才连接成活动的、完整的场景。意识的狭窄是由于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当人们企图通过默想把无意识中的记忆碎片提取到意识中连接成完整而有意义的事件时,认知资源的限制使得这种组织的深入和扩展也受到限制。叙事由于其在时间维度上的运动,使它能够有如电影放映一样,把无意识中存储的有关内容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逐一释放出来,构成完整而有意义的图景。当我们说意识是以语言为媒介时,实质上就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在把无意识碎片连接为意识中的充满着意义的情节。

因癫痫病割除了联结大脑两半球的并抵体的裂脑人的奇怪行为,也说明了叙事在意识形成中的重要角色。让裂脑人左手握一把钥匙,用一块幕布挡住他的眼睛不让他看见自己的左手握着的是什么,然后问他手里拿着什么,他回答不出来;如果取掉幕布,看见手中的钥匙便能正确回答。又如,通过裂脑人的左耳要他指出天花板,通过他的右耳让他用手指在桌子上画圈。他都做了,但问他做了什么,他只说画圆圈。这只能解释为,从左边进入的信息因为是进入非语言半球的右半球,叙事的缺乏使得尽管已经亲自实施的事件也无法成为意识事实。

2、叙事与思维

当人们面对需要理解、解释、乃至问题解决的情境时,总是先在长期记忆中已经储存的关于世界事物各种特性的信息进行扫描、比较、匹配。如果人们能从眼前的事物特性联系到以前经验过的事物,也就找到了理解和解决的线索。这就是模式识别。显然,人们的经验越多,长期记忆中储存的事物特性越多,理解和解决就越容易。这些经验从本质上是个人生活故事的积累、浓缩、整合而成为对认知加工发生重要作用的脚本、模式。脚本是指在某个具体语境下描述恰当的事件顺序的结构。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成分或部分按照特定关系组成的某种刺激结构。脚本强调的是预定的、程式化的顺序,而模式强调的是事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当我们在交流中要理解、使用成语或某些词汇时,诸如“画蛇添足”、“周瑜打黄盖”,也是以先前存储的故事为前提。叙事成为了认知系统中模式形成与模式识别的重要基础。

3、叙事与情绪

理解一个事件要求恢复称为脚本或图式的相对一般的知识,它是用以解释当前事件的框架。但压力情节零碎和紊乱的记忆不能整合为人们的自我图式,倾向于高度通达。也就是它们容易被外部或内部的刺激唤起到意识中。这些记忆是无意的,即它们不是深思熟虑努力回忆起来的,被称为闯入记忆。压抑到无意识中、与个体情感冲突的东西称为情结。情结常常会作为闯入记忆扰乱人的心境。闯入记忆特别有害,因为它基本上恢复了压力经验的相应情绪。强烈的负面记忆的不经意闯入,会打断性地影响整个认知系统当前的操作以及人们的心境。临床心理学家发现继续着的闯入记忆常常与长期的情绪困扰联系着。心理治疗师的目的是使情结成为意识。叙事通过语言来组织起散布于意识空间里的事件碎片,建构一个有关压力事件的一致的叙事,增加对事件的清晰意识程度,从而改善心理感受。

4、叙事与人格

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描述,而是客观世界事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不断建构的过程。人格或自我也不是稳定的、内在的实体,而是不断变化的建构过程。弗洛伊德把人格视为本我、自我、超我的不

关键字标签:心理学叙事追求空间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人性验证过程模型(萨提

人性验证过程模型TheHumanValidationProcessModel(萨提尔)人性验证过程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