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学习资源 > 叙事心理学的追求心理学空间

叙事心理学的追求心理学空间

来源:互联网   
人气:

叙事心理学的追求施铁如一、科学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摇篮对心理问题的探究可以追朔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里士多德公元前三百多年的著作《论灵魂》就是历史上第一本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当古代思想家在理解自然、精神、社会现象作出最初尝试时,哲学与科学是一同发生、互相掺和在一起的。在近代哲学中,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及其有关心理现象的观点对心理学的诞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洛克的

的行为视为与白老鼠一样的一堆条件反射。另方面从物理学的角度,把人视为“机器”。格式塔心理学持有“整体大于其各部分之和”的基本原理,试图以物理学中的场概念来类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人的意识如同一个“物理场”。这种紧跟,清楚地体现了心理学渴望赶上自然科学的顽强意志。精神分析主义因为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的方法论,被学院心理学视为“圈外人”。但是,弗洛伊德的观点仍然带有自然科学理论的明显痕迹。他把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应用于人和人的心理研究领域。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又使弗洛伊德坚信,人的心理和行为要受到原始的本能冲动所决定。他还认为人的心理能量不生不灭,符合能量守恒定量,由此创立了动力心理学和人格结构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试图通过把人脑类比作计算机来实现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理想。它所强调的人内部心理过程方面的研究,是在没有情感、意志和历史文化背景的计算机模拟中进行,所以令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在这场计算机化的过程中丧失。

近20多年来,科学心理学研究在包括心理的神经机制、分子机制、神经系统本质和并行分布式信息加工的多层次上的扩展,脑成象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摸拟方法和启动效应方法等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以及研究的指标由意识外显的心理行为指标为主变为以物理、化学、生理指标和意识所不能直接外显的内隐指标为主,使得对心理的生理基础的揭示更加深入。但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意义”还是没有回到研究所关注的视野,而且越来越远离了。显然,其目标也是努力把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精确、客观、实证的自然科学。

二、 人类心理的叙事土壤

然而以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核心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所持有的一些主要原则立场,在现实研究中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困境,遭到包括他们自身的各方质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必定可观察吗?研究立场能绝对保持价值中立吗?客观普识性真理存在吗?实证方法以外的其它方法,如思辨方法、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叙事方法应该被抛弃吗?坚持反理性主义、反权威主义和反教条主义立场的后现代思潮对此大声说不,评判了认为科学认识是普遍的,因而它能够通过非语境的方式予以证实的主张。后现代思潮典型的口号是认为“真理的标准是依赖语境的”。在科学主义的霸主地位不断被摇撼时,一种新的心理学范式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新的范式就是叙事心理学,叙事的平民思维和话语方式开始作为常客被推上心理学研究的大雅之堂了。

叙事心理学的出现与其说是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反思而引出的另种思考,倒不如说是这种批判使我们回到原来最朴实的基础来审视和理解心理现象和心理学。这种叙事转向使我们发现,心理现象本来就源于叙事的土壤。

1、叙事与意识

荣格认为,“意识这一心灵现象具有某种狭隘的性质。在给定的某一时刻,它只能包容很少同时并存的内容,余下的一切便是无意识。只是通过意识的连续运动,我们才对意识世界获得一种行进感,获得一种一般的理解或感知。我们决不可能获得整个的意象,因为我们的意识太狭窄,我们只能窥到存在发出的闪光。这正如透过小孔,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特定的范围;余下的一切便是黑暗,这是我们所不了解的。无意识的领域广大并且总是处于持续的运动中,而意识则是瞬间视象的有限领地”。

荣格这里包含的意思是认为,意识是对无意识碎片的连接。这有

关键字标签:心理学叙事追求空间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人性验证过程模型(萨提

人性验证过程模型TheHumanValidationProcessModel(萨提尔)人性验证过程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