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性写作研究进展
摘 要:表达性写作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干预疗法,能有效改善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本文首先介绍了表达性写作潜在工作机制的四种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表达性写作的操作程序,并介绍了近些年来在具体操作上的相关变动,包括背景变量、方法学变量、治疗变量,这些变量对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从两方面细致分析表达性写作的效果:短期和长期效果;总体机能、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上的效果,最后介绍其实际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动向。
关键词:表达性写作;干预;潜在工作机制
第32 卷 第4 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ol. 32 No.4
2010 年7 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Jul. 2010
收稿日期:2010-05-10
第一作者简介:朱晓斌(1963-),男,浙江温岭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E-mail: zxbphd@126.com
表达性写作研究进展
朱晓斌,张莉渺,朱金晶(杭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0)04-0041-06
一、引言
过去20 年中,表达性写作(ExpressiveWriting)已逐渐成为国外新兴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表达性写作作为情绪表露的一种方法,要求来访者围绕某一创伤事件或者压力事件写出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它也被称为书面表露、书面情感表露或者聚焦表达性写作。这种干预手段可以追溯到鼓励情绪表达的心理治疗传统,如谈话疗法。作为传统疗法的一种替代方法,表达性写作克服了谈话疗法的很多障碍,如成本、社会制约、个人抑制等,具有成本较低、普及性较好的优势,可以让人们不受社会限制而自由表达出压力相关的想法和感受,因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不同人群和不同背景中。本文在介绍表达性写作潜在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表达性写作的操作程序,介绍标准的表达性写作范式以及各研究中实验程序的差异,同时分析表达性写作的效果,并介绍它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动向。
二、潜在工作机制
近20 年中,关于表达性写作的潜在工作机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里主要介绍4种模型。
(一)抑制加工模型
Penneb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