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合作对话”的关系,瞬间变成了“控辩关系”。 双方就“主动和出租车司机搭讪”是否具有特殊意义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其实不用害臊,这事儿我们都干过,而且将来还可能再干,关键是对这样的“控辩关系”(杠上)保持一份觉知。 而比觉知更重要的是——“放空”。 咨询师能够暂时放下自己的技术、期望与分析,仅仅作为一个人,单纯地与来访者在一起。如此才能做到“最大的在场,最小的干扰”。 理解了叙事中什么是“故事”,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叙事如此在意“支线故事”和“特殊意义事件”?这背后又有何玄机? (敬请关注:《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与思路2——故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