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学习资源 > 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与思路2——故事(上篇)心理学空间

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与思路2——故事(上篇)心理学空间

来源:互联网   
人气:

《叙事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与思路2——故事(上篇)》文 一江任何一种心理疗法都有自己的一个关注点。比如:认知关注“想法”,聚焦关注“体会”,正念关注“此时此刻”……。那么叙事关注什么?——“故事”!尤其是支线故事与特殊意义事件,以及这些事件背后的力量与渴望。但此“故事”非彼“故事”。信息片段“故事”二字在叙事对话中使用的相当混乱,既让人费解,又让人误解。一会儿叫“故事”,一会儿叫“情节”,一会儿是

“不幸”以外的这部分故事,就是当下的“支线故事”。比如,她怎么还没死?

(当然,不能直接这么问,会出人命的)

既然她如此的不幸,不幸的都不想活了,但为什么却挣扎着,活到了现在?

是什么力量让她挣扎着,坚持活到了现在?——不知道(得问她自己)。

或许这个“挣扎”与“坚持”背后是生命的“顽强”和对命运的“不屈”。

当“顽强与不屈”这个原本存在,但却被忽略的支线信息被看到,并将其丰厚,一个替代性的支线故事就浮现出来。

现在带着这些支线故事(“顽强与不屈”)回过头去看原来那个“旧的”主线故事(“不幸”),新故事与旧故事一交织、一碰撞,就可能构建出一个“新版本的”主线故事,是什么——不知道。(还是得问当事人)。

但我们可以猜一个,或许这个新构建出来的主线故事叫做“勇气”?

不,或许应该叫“刚烈”。

“刚烈”一词的感觉比“勇气”更加贴近。(请注意“贴近”二字,在叙事很重要)

在旧版主线故事“不幸”这个主题下,当事人容易被消极地看待,被视作一个被动的受害者,甚至连她自己都怎么认为(自我认同)。在这样的自我认同之下,她会看待更多关于自己不幸的证据;

而在新版主线故事“刚烈”这个主题下,当事人被视作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勇士,她的自我认同也将发生改变,更容易看到和发现自己的力量与渴望。

这样的看到,不仅可以帮助她更好地面对现在的挫折,还能帮助她提升未来面对挑战的勇气与信心。

所以叙事常说:“叙事不仅解决问题,往往还会超越问题”。

这听上去去好像很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非常考验功力。

特殊意义事件

如果理解了支线故事,那“特殊意义事件”就更好理解了。

一个主线故事下,往往有无数个支线故事,而特殊意义事件就是众多支线故事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一匹“黑马”,对于“反转剧情”很重要。

“特殊意义事件”不仅是问题故事以外的一个支线故事,而且这件事往往对于当事人还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给了这样的支线故事一个特殊荣誉称号:“特殊意义事件”。

说得直白点:特殊意义事件=支线故事+特殊意义。

比如,一个有社交焦虑,十几年来一直从来不敢主动与陌生人搭讪的25岁的年青人,他突然告诉咨询师,今天来打的过来的时候,自己主动和出租车司机搭讪。

这是一个支线故事吗?——当然是,因为“主动和出租车司机搭讪”显然与“从来不敢主动与陌生人搭讪”这个主流问题故事不同。

但这是一个特殊意义事件吗?——不知道。

这得看这个小伙子自己怎么想,他自己是如何看待主动搭讪这事的。

如果他自己觉得,这事对他而言意义重大。虽然在别人眼里只是一小步,但对他自己而言,却是生中的一大步。那么这就是一个特殊意义事件。

如果他自己觉得,这“一小步”说明不了什么。那这只是一个单纯的支线故事,而非特殊意义事件。

一个“支线故事”是否具有意义,意义有多大,不是有咨询师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当事人自己。

如果搞不清楚这一点,咨询师为了叙事而叙事的话,那么咨询师和来访者就会“杠上”,然后两人在咨询室内随即展开了一场“拔河比赛”。彼此都希望能把对方拉到自己的观点下。

咨询师企图说服来访者:“主动和出租车司机搭讪”这事对你多么具有意义,简直是你人生的里程碑”。

来访者努力地辩解:“没你说的那么严重,不就是几句闲聊吗。”

一个说“你有”,一个说“我没有”。

一个说“可以有”,一个说“真没有”。

关键字标签:叙事心理学上篇思路思维对话故事空间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人性验证过程模型(萨提

人性验证过程模型TheHumanValidationProcessModel(萨提尔)人性验证过程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