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本文介绍的技术,若用通常的医患关系常模、发病机理假说及相应的治疗逻辑来衡量,多属“大逆不道”。事实上,系统家庭治疗确实曾受益于著名的“反精神病学运动”。这场运动对单纯生物精神病学模式的批判,使西方许多有反省意识的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尝试借鉴人本主义、“新三论”和“老三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哲学、心理学思潮,来改变精神卫生领域占优势的“缺陷取向”,发展更有效的心理干预技术。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技术,体现“激进建构主义”的临床认识论观点,着力于通过人际间的信息交流来建构有建设性的心理和人际“现实”。笔者单位4年来对137个家庭进行了治疗,其中90例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运用这些技术产生的家庭动力学改变与疗效指标的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