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案件性质的严重程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的问题已越来越严峻。青少年犯罪的根源通向哪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是家庭的不良教养;家庭心理治疗不失为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青少年犯罪究其原因,许多学者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作了许多颇有深度的探讨,并提出许多有效的对策,这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无疑是非常有益的,读之无不受到很大的启发。但与此同时笔者作了这样的思考:同样的学校、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为什么大多数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有些孩子却走向了邪路?
2000年“六一”前夕,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公布了在五个城市进行的一项大型调查“中国青少年研究”,提供了众多的数据。在对18000名被调查者的提问中,认同率在80%以上的问题有:“我觉得父母挣钱很不容易”、“我和父母相处很好”、 “在现实生活中,拥有真正的好朋友不容易”、“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对我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我想上大学”这说明青少年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学校“对双差生缺乏耐心教育,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或开除或退学,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和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就出现逃学,退学现象,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那么在学校中,同一个班集体、同一个老师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双差生”呢?这些双差生有时会令老师非常头疼,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打架斗殴,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有的还有小偷小摸的行为,老师要求严一点,索性不去学校上课,在社会上游荡、结交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在一些消极诱因的作用下,慢慢滑向犯罪深渊。我们能把这一结果的原因完全归结为学校的不当教育吗?
有些学者认为,“社会环境如果是健康正常的,犯罪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犯罪率也会大大降低。”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青少年来说,特别是未成年人,在他们的这个年龄段,应该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社会对他们的影响除了通过家庭折射给他们外,不应该成为主要因素。而事实恰恰相反,违法违纪青少年往往过早地步入社会,过早地接受社会阴暗面的影响,酗酒、吸毒、盗窃、抢劫、强奸、杀人,根源通向哪里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在他们从家庭步入社会之前,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就已出现了个性扭曲,在不良诱因作用下,走向犯罪是必然的事了。
虽然当前影视文化中充斥暴力、凶杀、性爱色情,但为什么大多数孩子能在学校安心学习,有理想、有抱负,没有去沾染这些不良消极文化呢?究其原因,沾染上这些消极文化的青少年,影响他们的不良影视书刊,有的是父母带回家的;有的在初次接触后由于与父母之间有间隙、或父母自身素质问题,父母未能及时发现和疏导教育;有的青少年本身原来就有劣行,而混迹于歌厅舞厅、录像室、游戏室、台球室等,家庭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以至于家庭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失去控制。
由此可见,无论是学校的教育不当,还是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虽然都与青少年犯罪有一定的关系,但追根溯源,不良的家庭因素,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
既然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