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提不起精神来,全身没劲,没有食欲,不想去上学、不想去工作、什么都不想干……心理空落落,负能力却爆棚,懒洋洋的五月病刚走,烦躁的六月病又来了。
一进六月,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斌就会变得异常忙碌。在这个并不宽敞的心理咨询诊室,很多前来做心理咨询的年轻人扎堆拥来。
神情落寞,沮丧消沉,多数还有失眠和食欲不振的不适,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最近比较烦”。张斌形容他们为“空心人”,心里空落落,却负面情绪爆棚。最常做的,就是听这些人吐槽压力、烦恼、疲乏,然后告诉他们解决对策。
本来是莺飞草长、日光正好的大好时节,可为何“我”如此烦躁?烦的还不止是心理,还烦出不少六月病。
烦出来的压力爆棚
连续很多天烦躁不安,看书入目不入脑,有时还恶心想吐,脑袋里嗡嗡响……正上高三紧张备战高考的小白被自己这种状态折磨的快崩溃了。
心急如焚的妈妈带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门诊。“给做个脑部CT,看孩子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了?”该科主任医师郭蓉娟无奈,家长再三坚持,只好做CT检查,但结果显示头颅内一切正常。郭蓉娟给家长宽心,就是心理压力太大,调整放松下,注意观察,如果持续不缓解,再治疗。这样的例子,郭蓉娟已经屡见不鲜。
在中国,全年中大概没有哪个月份如六月这般,承载了太多的选择与重荷,月初时全国高考,月底时大学生毕业签工作,对于青年来说,这些在生命中起着命运转折作用的“关卡”,都赶在了六月。
“就像闯关一样,闯前,压力爆棚,闯过,如释重负。”
这是多数青少年要走的必经之路,但这也并非独有的“中国特色”。在一衣带水的日本,青少年也难逃此“劫”,只是他们的情绪压力,来得更早。
“国内六月虽是初夏,但气温回升很快,很多地区动辄就35-36℃。高温下人体血液循环加快,脑供氧相对减少,而人体新陈代谢增大,可能出现内分泌的紊乱,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正常季节性情绪波动。”
再加上六月,学生面临的升学、就业这些人生大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都是事关命运改变的重大里程碑式事件,肩负家族的荣誉、个人命运的把握诸多因素,对于20岁左右的青年来说,想没有压力都难,有的家长比孩子更焦虑。
“越是有压力,越不能烦躁不安乱了阵脚。”张斌建议,“举重若轻”是应对这类心理烦恼的基本原则。不要把压力看得太重,青少年喜欢聚群,那不妨就约上三五好友,通过购物让心情舒畅,一起运动流汗清爽一下,或者和朋友去喝酒舒缓压力,狂野K歌释放压力等都是解压途径。
烦出来的失眠难安
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找工作就业的焦虑,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似乎理应是最舒适一族。然而,过得疲惫不堪的白领们大有人在。他们的烦恼,来自于白天工作消极倦怠,夜晚失眠寝食难安。
“过完五一节,生活工作都不适,吃不好还睡不好,工作也提不起劲儿,每当闹钟响起的时候我都有请假旷工的冲动。”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徐小姐连续找了几次王极盛诉苦。连夜的失眠让她在白天如同梦游般精神恍惚,常常失神出错。
“失眠,还是受心理影响。”王极盛分析,上半年假期比较多,刚过完春节,准备收心工作,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就又接踵而至,加上周六日又多踏春出游,假期中无限欢乐,假期过后,都容易产生这样的倦怠感。
与学生不同,白领们这种情绪倦怠,不是压力大,而是太轻松。“假期的无限放松,让心理一时无法应对紧张的生活,从而引起生理反应,饮食改变、浑身无力,失眠,提不起精神。”王极盛教授说。
这归于闲出来的烦,还有一类,是累出来烦。
“六月年中,面临盘点半年绩效带来的心理压力、加上长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乏,会使上班族产生心理疲劳,再加上一时的工作调动,无法适应新环境,轻则情绪低落、慵懒倦怠、抵触上班,重则引起身体反应,厌食、头疼、睡眠困难。”郭蓉娟医生说。
这些状况,也多在六月出现,由于同类者众,网友们将此称之为“六月病”。在专家看来,这一说法虽是调侃,但也有一定道理。六月作为春夏之交,在这一特殊时段内,人体确实会随之发生一些生理和心理变化。心理素质不好或者抗压能力差的人容易“中招”。
“而且,此时南方处于多雨湿热季节,精神类疾病和心理不适消极状态可能延续得更长。”郭斌教授说。
对于这类烦恼,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养生教研室胡晓飞教授给开出的处方是,动起来,让身体疲乏改善晚上睡眠。
“多做一点户外运动,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心情也会因此而阳光明媚。”如果希望晚上睡得好,最好是做一些有氧运动,年轻人可以慢跑、打球、游泳、跳绳等,老年人条件允许可以快走、爬山,因为身体一旦运动,大脑就开始释放包括内啡肽等多种不同的欣快神经传递素,这些激素在改善情绪和睡眠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烦出来的肠胃遭殃
而除了失眠与情绪消沉意外,烦躁还会带来躯体上的不适影响。肠胃难受,就是常见的典型之一。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心情好时,吃嘛嘛香;心情低落时,纵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苦涩难咽。这主要在于情绪与肠胃的‘联动反应’。”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副主任医师马素平说。20~45岁之间的年轻人是肠胃不适的高发人群。而且医生临床发现,大约有七成患者的肠胃不适跟情绪有关。
“说肠胃道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一点不过分。它像一面镜子,烦躁焦虑时,肠胃也会受到连累变得抑郁,它的表达方式就是酸胀、疼痛。”马素平说。
马素平的门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主诉各种消化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泛酸、烧心等,反复做了很多检查,如胃镜、肠镜、B超等,均未发现病源。但这类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焦虑、愤怒、忧伤、紧张、生气等不良情绪状态下,胃肠道不适症状明显加重。
从中医角度理解,“春主肝”,肝主疏泄,而肝脏是控制人情绪的重要器官,如果“肝气”长期淤积得不到抒发,就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并且肝易克脾,肝脏有问题就易损伤人的脾胃。
“春夏之交的五六月时节,人的情绪波动大,容易造成肝气郁结,因此,食欲不振是常事,严重的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西医也认为,如果心理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就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饱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或肠鸣、腹泻等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对于这样的病人,马素平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舒肝理气,找到“心结”并解开。此外再配合舒肝、健脾、和胃的药物,或者可多吃一些对肝有益的食物,如酸类食物乌梅、山楂等就是不错的选择。
烦出来的皮肤瘙痒
最需要漂漂亮亮裸露雪白肌肤的时节,却被密密麻麻的红疹抢了风头。添堵不说,整个人情绪都不好了。这可咋办?别着急,是不是最近心烦了,压力大了?对,心情不好皮肤也“挂样儿”。
“前段时间有个在电视台做编导的姑娘气急败坏的找我来了。平时工作压力大,晚上经常加班到很晚。天一热,正准备穿裙子呢,却发现脖子、胳膊的皮肤特别痒,仔细一看,还有一片片的红疹。”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周冬梅一看,这是典型的神经性皮炎。
因情绪导致皮肤病很常见,“皮肤与神经系统同宗,当人的情绪紧张或者焦虑时,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扩张,汗腺、皮脂腺分泌,还可能产生一些神经递质,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原有的皮肤病。比如,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等,都会因心情影响治疗效果。”周冬梅说。
说白了,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也是一种心理器官。人在高兴时,可以“喜形于色”;恐惧时,可以“面如土色”;焦虑时可以“愁眉苦脸”;羞愧时,可以“面红耳赤”;盛怒时,可以“怒发冲冠”。这都是人的心理状态在皮肤上的表现。
不过,当皮肤出现问题时,周医生还是建议先到医院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并且学会调控和驾驭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因精神紧张而引发的皮肤病持续不好,应及时去请教心理医生并接受心理疗法,常会收到效果。
王极盛教授也补充道,这些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治疗时关键不在于药物,主要还是做到8个字“心平气和、生活节律”。
在南方,六月前后湿热多雨,湿疹的患者明显增多,新发复发的都很常见。处理关键在于健脾祛湿,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范瑞强推荐,湿气重舌苔厚的患者,可用土茯苓加薏米煲汤喝,如果湿气不那么重,则用怀山药加瘦肉煲汤。
调理方法:亲近自然、室内空气流通
气候炎热,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早晨阴凉时可以在公园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学生要学会自我减压,自己排解压力,家属也要加以引导,尤其是对患有抑郁症的病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多沟通、引导,否则患者容易产生轻生倾向。也可通过亲近自然、多运动锻炼方式来摆脱、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尽量使室内空气流通,炎热之时,也要适当开空调、风扇,缓解暑热。
“饮食尽量保持清淡,多吃一些瓜果类食物,少吃火锅等上火的食物。”刘教授说,年轻人还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让身体在繁忙工作后得到充分休息。如果情况严重,还是要尽早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