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PAC)
結構分析是溝通分析中對個人自我分析的重要理論。主要是用來區分個人不同且可明確區別的自我狀態。什麼是自我狀態?伯恩將它定義為:“一種思想與感覺一致的系統,藉由一套相對應的行為模式呈現於外。因此兒童自我就是一套自個人童年遺留下來的行為、想法、感覺;成人自我則針對目前現實自主性行為、想法、感覺的組合體;父毋自我就是個刻圭,個體從周圍重要人物(按個人本身的認知)所內射的行為、想法、感覺。在平常的溝通分析運用中,我們會簡單地說“在兒童自我狀態裏”、“在父母自我狀態裏”、“在成人自我狀態裏”。把這三個自我狀態放在一起,就是溝通分析理論的核心---三部份自我狀態組成的人格模式。傳統上,把它畫成三個相連的圓圈,各以其第一個字母的大寫為名,故也稱之為PAC模式。以下詳述之。
(一)結構性自我狀態
●父母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是一個人從父母(或是其他具父母般影響力的人)學習來,整合到自己人格的部份,當一個人在父母自我狀態時,外顯行為會表現的像自己的父母,而內在的想法和感覺亦然。其功能是照顧或控制別人。它注重價值觀、道德、倫理、文化……且代代相傳。它主要來自自己的父母,且會在不知不覺中會做出和自己父母相同的行為、動作、語言、態度等等……。
舉例來說:在我小的時候,每當我母親在忙碌時,臉上總會露出皺眉頭的表情。我很不喜歡看到她這種表情。因為,我總以為她在生我的氣。當時我還想:將來我一定不要這樣。但是,當我長大以後,我知道她是因為家務太忙,而不是真正的在生氣。可是,後來我不自覺的也會在忙碌時,流露出這種表情。而且,還是我的小女兒告訴我,我才發現的呢!!此例說明了:在父母自我中,我們是如何的將父母或長輩的行為舉止,不自覺的表現出來。有時我們也可在人們所使用的字眼中,看出一個人的父母自我。比如:你應該、你必須、我比你知道的要多,或批評別人,想照顧別人,覺得別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還重要……等。
●成人自我狀態:當我行為、思考、感覺的方式是針對此時此地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