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性、創造力和直覺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在三個自我狀態中,均有相當份量的精神能源,而且彼此會互相移動。比如:我現在正用A在上課,這表示此刻我的精神能源均集中在A,但仍有其他的能源在P和C中。若我開始感覺到疲倦,這時,我的精神能源則可能開始移轉至C。C則成為當時的主宰。例如:當我們有許多想法時,內心經常扮演預演的工作,此即"內心對話"(InternalDialogue)如(圖三)所示。P對C的對話是最常見的內心對話。
(三)自我圖
自我狀態中的不同功能對我們的人格有什麼重要呢?精神能源的相互移動,在TA裏,如何呈現呢?杜傑克(JackDusay)設計了自我圖來呈現其重要性。它是從自我狀態的功能層面來看自我。
作法:畫出一條橫柱分成五等份,分別標明CP、NP、A、FC、AC。在其上以不同的高度表示其所占時間的多寡。首先畫出自己判斷占最多者,再畫出最少者(用本能的判斷),如我認為自己在成人自我狀態的時間最多,在自然型兒童的時間最少,其剩下的三個部份照所占時間多寡的順序AC>CP>NP 就畫出如下的圖。高度多少並不重要,主要是看其相對高度。
杜傑克假設有一個能量不變的原則:“如果某一個自我狀態的強度增加,其他自我狀態就會呈現代償性地減少,就好像無論心理能量如何流動,其總量不會改變一樣。要改變自我圖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提高想要增加的項目,當這樣做的時候,能量自然會從希望減少的項目流出。比如我想增加自己的照顧型父母,減少控制型父母,我就開始練習用更多的照顧型父母的行為,控制型父母的行為自然就會減少。
找出你自己的自我圖,然後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試著向某個熟識你的人解釋自我圖的意義和畫法,請他畫出你的自我圖,然後與自己畫的自我圖比較,如此更能看出你對自己與別人對你的瞭解間之差異。有些人覺得一個自我圖可以適用於不同的情形,有些人則在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自我圖,比如在工作場合和在家裏的自我圖可能就不一樣。
(四)練習
1.請你回溯自己過去二十四小時的生活,有沒有哪一刻,你的行為、想法、和感覺就像你小時候的反應一樣?有沒有哪一刻,你的所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