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差異可看出,相對於專業機構,義工機構的督導工作顯現出來的不是心理師法概念下,因為學歷差距而有的「次等」與「拒絕往來」,反而是更多在地經驗反省與體制—權力的重建構,這種從以在地經驗為重的反省觀點,和思索體制與權力關係的角度,通常不涵涉於傳統諮商教育體系中,因而常成為專業機構為了嚴守「專業」二字而容易忽略與避談的地方。
整體督導制度的發展
綜合幾篇督導研究,還可以看見幾個關於督導制度與理論的討論點:
1.督導的發展理論
針對諮商員發展的理論不少,針對督導的發展理論卻不多,督導也許也該有個從新手到老手的發展歷程,以及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督導與不同發展階段的受督者間的適配模式,此一趨向或可部分處理督導的心虛。
2.師徒制實習督導
最好的諮商實習或許是可以貼身學習的師徒制,師徒式的實習督導制度也有可能協助新手督導琢磨自身的能力,亦有助於削減心虛。
3.不適任督導的評量
如同連文所建議的「督導者的督導」,督導者也需要納入品管與評量的範疇,尤其身兼雙重權威的教師級督導,其中陳文提出的自我覺察督導模式也許特別適合督導者的自我檢視,相同的問句如果由受督者回過頭來逐句詢問督導者,應該更能發現此模式的潛在力量。
方法論的討論
最後是方法論的討論,量化研究植基於實證主義單一觀點,所以通常不必著墨於方法論的哲學基礎,然而質性研究背後的哲學典範則頗為多元,不同典範有不同的操作程序與注意事項,以及不同的理解訪談資料的觀點,一篇以訪談方式蒐集資料的研究,只說明了蒐集與分析資料的程序,若僅以質性研究一筆帶過所有分析解讀資料的立場,完全未宣稱所採用的理論典範,如同做了量化研究卻不說明使用何種統計方法一般,難免令人對如何理解研究結果有著無限遐思,形成以質化方法蒐集資料,卻以量化思維解讀資料的方法論謬誤,也讓以發現「意義」為核心精神的質化研究與深入訪談,淪於以口代筆的開放式問卷,既迴避質化研究的視域反省,又逃離量化研究的嚴謹判準。不過,與其說這是研究方法的誤失,不如說是諮商教育一貫缺乏對諮商理論哲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