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 反映在人的心理及其咨询、治疗理论上和技法上有所差异, 这是理所当然的。心理咨询的中国化问题也是学界谈论较多的话题。但是, 我在国内工作期间参与某些心理咨询案例讨论时, 发现经常有咨询者随意延长咨询时间(面谈咨询有长达2~3 小时, 电话咨询竟有延长数小时, 甚至十几小时的) , 在咨询室外与来访者见面(甚至邀请其到家里去咨询) , 指责来访者、甚至向来访者发难, 提出要怎样不要怎样, 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来访者,横抬咨询费用(一小时的咨询费用竟达数百元) 等不专业、不规范现象。有的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并没有受到过专门的专业训练。因此, 我认为现在迫在眉睫的并不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的中国化问题, 而是需要把认真学习来自于西方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法, 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和资格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体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笔者有在日本14 年从事心理学、心理咨询的学习、研究和临床的经验, 日本的临床心理士、认定心理士等的资格认定制度有值得我们参考的价值。尽管有人觉得“心理士”的称谓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但“咨询师”或“治疗师”又有为人“师”而以教育者自居之嫌。而“心理医生”则更不适合, 因为与之相对应的来访者则可能被误认为“心理病人”,显而易见, 存在心理问题并不就是心理异常, 更不应该称之为“病人”。同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在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方面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根据财团法人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资格审查规定》(1990 年8月1 日制定, 1997 年3 月23 日修订) 的要求,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申请资格审定:
第一,基于《学校教育法》,在大学院研究科修完心理学专业博士课程前期课程或硕士课程,具有一年以上心理临床经验者。第二,基于《学校教育法》,在大学院研究科修完心理学边缘诸学科博士课程前期课程或硕士课程,具有两年以上心理临床经验者。第三,在外国与上述第一条或第二条具同等以上学历及两年以上心理临床经验者。第四,医师免许(执业证)取得者,取得后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