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终生都很爱她。1911年,在魏玛召开的国际精神分析大会期间,爱玛在荣格涉入与托尼的婚外情时,曾与荣格爆发激烈的争吵,但荣格拒绝爱玛让他放弃婚外情的要求,坚持认为托尼对她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没有她根本不行。既然不能离婚,爱玛必须适应这种情况,并且把托尼作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接受。看起来是爱玛向他让步了,这既是由于决心要保住自己的婚姻,也是由于害怕他神志崩溃。当然,对两人来说,这都是一段创伤性的时期,并且完全可能是从1913年底起长期折磨荣格的心理障碍的一个诱因。(《简析荣格》第202-205页,Stevens著,杨韶刚译)
爱玛撰写了《阿尼玛与阿尼姆斯》一书,1941年出版,这是能够简明阐述有关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意象的最好的专著之一。尽管除此之外,爱玛·荣格并没有更多的著述留下,但是,接受过爱玛分析的人,都十分尊重其专业的素养。实际上,她养育了5个子女,也照顾了整个家庭,使得荣格能够自由地从事他创造性的工作。当爱玛去世之后,荣格几乎是完全崩溃了,持续好长一段时间。在任何安慰与治疗都没有作用的时候,荣格的儿子为父亲找来“石头”,那是荣格治愈自己的特殊方式。荣格在一块纪念爱玛的石头上,用中文刻了这么几个字:“你是我房屋的基石。”(《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第158页,申荷永)
可以说,在夫妻关系中,爱玛更多地扮演了一个宽厚、隐忍的母亲角色。
如果说荣格在母亲、夫人爱玛的身上,主要投注的是阿尼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夏娃”(男人的母亲情结)——的形象和感情,那么他在女仆身上,则更多地投注了阿尼玛发展的第二阶段“海伦”(象征男人的性爱对象)、第三阶段“玛丽亚”(象征男人爱恋中的神性)、第四阶段“索菲亚”(象征男人内在的创造源泉)的形象和感情。
或许这就使人不难理解,成年后的荣格凡是遇到类似于这个女仆形象的、具有这类阿尼玛原型特点的女性时,为什么会不可救药地一一迷恋上了她们。
二、荣格的女病人:性爱和创造源泉的阿尼玛
荣格的病人中,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