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Neal E.Miller,1909—),于1931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1935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米勒曾研习过精神分析,他一生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是在耶鲁度过的。在耶鲁大学期间,他与多拉德合作,把精神分析理论概念与实验心理学结合起来,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习得的驱力、强化、冲突等问题。这种独创性研究给米勒带来了许多荣誉。1959年被推举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米勒曾获得许多科学奖,其中之一是美国总统的科学奖,获得这种科学奖的在心理学界只有两人。
多拉德(John Dollard,1900—)于1922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1931年获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多拉德的兴趣非常广泛,他曾在柏林研习过精神分析理论,在耶鲁大学期间,他曾担任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同米勒合作进行心理学研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多拉德于1969年退休。
由米勒和多拉德创立的社会学习理论至少受三种传统思想的影响。首先是行为主义的影响,如桑代克和华生关于观察学习的研究,赫尔的行为主义理论以及巴甫洛夫学说。其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米勒与多拉德均专门受过精神分析训练。西方有些学者甚至把米勒与多拉德的社会学习理论看作为以学习理论的语言表述的精神分析理论。这种观点尽管简单、武断,但却可以反映出米勒和多拉德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实际上,米勒与多拉德正是力图通过精神分析体系中的动力理论与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结合,来创立自己的社会学习理论。另外,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或文化科学家的理论也深深影响了米勒与多拉德的思维方式。
一、驱力—反应—线索—报酬理论
米勒与多拉德曾做一个典型实验。在这一实验中,实验者告诉一个六岁的女孩,书架上的一本书中有一些糖果,如果她能找出来的话,就可以享用这些糖果,但她在寻找糖果的过程中,必须把所翻动的书放回原位。这一女孩在开始寻找时,并没有立即翻阅书架,而是打量了一下房间的各种摆设,询问了实验者几个问题,然后才开始在书架上寻找,经过210秒的时间和37本书与杂志的翻阅,这个女孩找到了她喜爱吃的糖果。当女孩不在房间时,实验者又把一些糖果放在同一本书中,然后请那个女孩再次寻找。开始寻找后,这个女孩并不像第一次那样先进行一些调查,而是直接开始翻阅书架,只用了86秒钟,在翻阅到的第12本书中找到了糖果。第三次寻找只用了11秒,在第二本书中就找到了。但第四次尝试的结果有点奇怪,在找到糖果之前,翻了15本书,用了86秒钟。接下来的尝试中,女孩的进步较快,在第十次尝试时,这个女孩直接奔往夹糖果的书,仅用了2秒钟的时间就找到了糖果。
米勒与多拉德认为,这个女孩第一次寻找用了210秒钟的时间,而且在寻找开始时茫然不知所措,到第十次寻找时直接无误地奔往目标,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社会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四种因素,即驱力或动机、线索(cue)或刺激、反应以及报酬或强化,就上述实验过程来讲,如果没有想吃糖果的驱力或动机,这个儿童就不去寻找糖果,因而就不可能学会在那种条件下怎样尽快得到答案。有了想吃的驱力,并不能得到糖果,为了得到糖果还必须做出各种动作,去寻找糖果。寻找糖果的各种动作,就是这个儿童的反应。同样,有了驱力和反应并不足以找到糖果,要找到糖果还必须具有各种线索。在上述寻找糖果过程中的线索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