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心理人 > 米勒和多拉德的社会学习理论

米勒和多拉德的社会学习理论

来源:互联网   
人气:

米勒和多拉德的社会学习理论米勒(NealE Miller,1909—),于1931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1935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米勒曾研习过精神分析,他一生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是在耶鲁度过的。在耶鲁大学期间,他与多拉德合作,把精神分析理论概念与实验心理学结合起来,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习得的驱力、强化、冲突等问题。这种独创性研究给米勒带来了许多荣誉。1959年被推举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米勒曾获得许多科学奖,其中之一是美

仿同—依附行为(matched dependent behavior)。仿同—依附行为不同于相同行为,它指的是观察者盲目地重复他人的动作,特别是威望高、受人尊敬的个体行为。如我们总是喜欢模仿我们心目中的伟人的各种行为,尽管我们不一定了解伟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似乎模仿本身就是一种报答,强化着我们的这种行为。

仿同—依附式的模仿行为像其他任何种类的社会学习一样,同样是驱力、线索、反应、报酬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有这样一对兄弟,哥哥一听到门外传来的父亲的脚步声,便马上跑去迎接,父亲因而给他糖吃。弟弟也发现,只要跟着跑去迎接爸爸,他也会有糖吃。两兄弟的行为即属于仿同—依附行为。引起这一行为的因素有驱力(吃糖的欲望)、线索(父亲进门)、反应(跑向门口)、报酬(得到糖果)。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引发行为的线索对两兄弟来讲是不相同的。对哥哥而言,引发行为的线索是脚步声,而对弟弟来说,线索则是哥哥起跑的动作。

翻版行为(copying behavior)。系指在某人指导或示范之下,做出某种行为。如美术老师教学生如何作画,并给予纠正或鼓励,这种翻版行为因而逐渐被强化。对翻版行为来说,必须符合示范行为,否则不仅得不到报酬的强化,而且还会受到惩罚。在一种情景之中习得的翻版行为可以应用于类似的情景中。

模仿的对象或者示范者必须具有威信。米勒与多拉德发现下述四种人最易成为人们的模仿对象或示范者。

(1)年龄较大的人。

(2)智力高、能力强的人。

(3)社会地位、等级较高的人。

(4)任一领域中的权威、专家。

米勒和多拉德认为,模仿学习并无任何特殊之处。示范者的任务只是教导观察者做出某些适当的行为,或示范在什么条件下该做什么反应才能获得强化。他们认为,模仿学习可用行为主义者赫尔的学习理论来解释,如果模仿行为受到强化,它就会像其他任何行为一样,变得巩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模仿学习为工具性条件反射的特例,若模仿行为得不到强化,则个体就不可能习得该种行为,换句话说,仅靠观察而无强化就不能导致模仿学习。

米勒与多拉德以实验的结果为基础,引用当时颇受人欢迎的赫尔派的学习理论来解释模仿学习,因而主宰了当时人们对模仿学习的看法。直到60年代以后,班图拉从认知过程的角度探讨社会学习的现象,才使人们改变了对模仿学习的看法。

三、挫折—攻击理论

30年代末,米勒与多拉德以实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挫折—攻击假说。据米勒与多拉德声称,这一假说的提出,部分地归功于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启发。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曾经提出挫折与攻击相联系的基本思想。他们只是把弗氏的思想建筑在实验的基础之上。

在《挫折与攻击》一书中,米勒与多拉德认为攻击是挫折导致的结果,“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预先假定了挫折的存在,反过来,挫折的存在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

挫折意指阻碍达到所希望的目标的任何条件,攻击行为的目的则在于以各种形式的破坏清除挫折的体验。如果直接的攻击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后果,那么攻击的诱发力可能表现在其他客体上,这一现象也称作为“攻击的转移”,攻击的转移也就是把攻击和矛头不是指向挫折的直接根源,而是指向某种其他的、通常是“无关的”对象。米勒认真分析攻击行为的这一特点,认为攻击的转移可以理解为刺激的泛化。在米勒1948年所做的一个实验中,实验者强迫一群正期待着参加盛大晚会的被试去做一件极其枯燥乏味的工作。实验前和

关键字标签:多拉米勒学习理论社会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达尔文重新被人所重视

达尔文重新被人所重视达尔文的一系列关于进化论的著作,包括《动物和人的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