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把赏识与赞扬等同起来,以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孩子:“你真棒!”事实上,赏识教育远远不是说一句“你真棒”这么简单。赏识首先应该是一种心态,一种欣赏孩子的心态。而赞扬只是赏识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把赏识的心态融入赞扬之中,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赏识的力量。
一、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鲁门的母亲微笑地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地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母亲的赏识。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二、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在人生的旅程中,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变聪明了。
遇到寒冷酷热,聪明的人逃开了;笨的人亲身尝试,却意外地在寒冷酷热中成长。笨的人逐渐认识到:“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始终记住一句话:“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世的命运。
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三、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
“妈妈,今天跑步我得了第一名。”乐乐高兴地对妈妈说。
“和谁跑步啊?为什么跑步啊?”妈妈淡淡地问了一句。
“今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比赛跑步。我是跑得最快的,老师夸我很有运动天赋呢。”乐乐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业吗?快去做作业吧!”妈妈好像没有听到乐乐说的话。
听到妈妈这么说,乐乐非常失望,闷闷不乐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更没有夸奖他。
正当乐乐不理解妈妈的行为时,爸爸回来了。爸爸发现乐乐很不高兴,就问他:“怎么了孩子,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爸爸,我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老师都夸奖我了,可是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乐乐很委屈地对爸爸说。
“是吗?第一名啊,真厉害!和爸爸说说,都是和谁跑的?”爸爸很高兴地问。
“体育老师让我们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里我跑得最快,他们都不如我,被我落下好大一截呢!”
“真是好样的,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多吃点,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强壮,以后还要跑第一名,好吗?”
“嗯,我以后还要跑第一名。”乐乐高兴地跑到饭桌旁边,等待吃饭了。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多么值得父母赏识的事情!这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应该及时给予热情的赏识和赞扬。
事实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及时赞赏孩子的成绩,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这能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不必讳言,当前之所以强化“赏识教育”,首先因为我们惯常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说到理性的高度,大家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事、一时的褒奖与激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及到促进终生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孩子们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自我反思与独立思考。谈到人性的广度,似乎教育者知晓的往往是对优秀孩子及孩子的优异之处进行“赏识”,对于所谓“另类”、“后进”乃至“不良”孩子及个别孩子身上所谓的“缺点”,缺少积极的认识,从而漠视一些孩子,漠视他们的心理及生命过程!这样缺少“生命关爱”的赏识教育哪有人性的广度可言?
一、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鲁门的母亲微笑地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地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母亲的赏识。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二、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在人生的旅程中,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变聪明了。
遇到寒冷酷热,聪明的人逃开了;笨的人亲身尝试,却意外地在寒冷酷热中成长。笨的人逐渐认识到:“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始终记住一句话:“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世的命运。
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三、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
“妈妈,今天跑步我得了第一名。”乐乐高兴地对妈妈说。
“和谁跑步啊?为什么跑步啊?”妈妈淡淡地问了一句。
“今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比赛跑步。我是跑得最快的,老师夸我很有运动天赋呢。”乐乐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业吗?快去做作业吧!”妈妈好像没有听到乐乐说的话。
听到妈妈这么说,乐乐非常失望,闷闷不乐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更没有夸奖他。
正当乐乐不理解妈妈的行为时,爸爸回来了。爸爸发现乐乐很不高兴,就问他:“怎么了孩子,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爸爸,我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老师都夸奖我了,可是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乐乐很委屈地对爸爸说。
“是吗?第一名啊,真厉害!和爸爸说说,都是和谁跑的?”爸爸很高兴地问。
“体育老师让我们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里我跑得最快,他们都不如我,被我落下好大一截呢!”
“真是好样的,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多吃点,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强壮,以后还要跑第一名,好吗?”
“嗯,我以后还要跑第一名。”乐乐高兴地跑到饭桌旁边,等待吃饭了。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多么值得父母赏识的事情!这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应该及时给予热情的赏识和赞扬。
事实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及时赞赏孩子的成绩,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这能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不必讳言,当前之所以强化“赏识教育”,首先因为我们惯常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说到理性的高度,大家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事、一时的褒奖与激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及到促进终生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孩子们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自我反思与独立思考。谈到人性的广度,似乎教育者知晓的往往是对优秀孩子及孩子的优异之处进行“赏识”,对于所谓“另类”、“后进”乃至“不良”孩子及个别孩子身上所谓的“缺点”,缺少积极的认识,从而漠视一些孩子,漠视他们的心理及生命过程!这样缺少“生命关爱”的赏识教育哪有人性的广度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