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亲子心理 > 正视环境 让心理健康成长

正视环境 让心理健康成长

来源:互联网   
人气:

近日,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因心理健康而引发的问题更明显,也更受人们关注。其实,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与环境有关的各种因素,可能


近日,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因心理健康而引发的问题更明显,也更受人们关注。其实,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与环境有关的各种因素,可能对他们日后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自卑、敏感、多疑、报复心强等心理,已经成为孩子的普遍问题。而事实上,很少有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意到这些问题。

究竟什么样的环境更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作为孩子,如何适应环境进行自我调节?作为父母和老师,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冯伯麟教授和CPEP中国家长教育工程执委会李文兵教授。

家庭条件差:避免压抑自卑

李文兵教授说,生长在偏远山区、相对贫困的农村孩子,家里条件普遍都不太好。但大部分孩子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而努力学习着。所以,从乡村考到大城市上学的孩子学习成绩大都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到大城市后,看着周围的同学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好,两种现实之间的落差太大,心理承受不了,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自卑。

这样的孩子,大多是压抑自己,觉得别人瞧不起我而把自己全盘否定。他们逃避别人,尤其是在别人谈论到家庭的时候,更是惟恐避之不及。

■专家分析

很多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年纪都还很小,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和自身条件比较差对他们的心灵影响太大了。其实他们每个人心里对自己的期望值都很高,而他们的参照对象又总是最好的、最优秀的,所以容易丧失自信心。

■解药

李文兵教授认为,家庭环境不太好,再加上孩子心理比较脆弱,的确容易产生自卑。因此,家长首先要坚强,让孩子觉得别看我家境不好,但是我并不比任何人差,我活得有志气,这对孩子很重要。同时,老师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关心和鼓励自卑的孩子,在同龄人之间创造理解、帮助、关爱的环境。

■自我调节——善待自己

作为孩子,善待自己最重要。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先找找自己的优点,和你的同龄人比,看你的村里有多少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多少人考进了大城市?不难发现,你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你正是需要通过这种困难环境的激励,让自己变得坚强、上进。

不要与别人胡乱比较。当然,有些像遗传造成的个子不高、相貌不漂亮是不可改变的。但是,这根本不应该成为自卑的理由。

单亲家庭:避免多疑暴躁

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家庭应有的温馨和关爱,从小心灵上就有阴影,情绪消极。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上更容易变得敏感、多疑,而且性情暴躁,报复心强。

父母离异有时候比家里穷对孩子心灵影响更大,他们会害怕和人交往,变得沉默寡言,特别敏感,时时戒备。一旦觉得别人对自己造成了威胁,往往容易实施报复。

■专家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受到了极度创伤,他们表面看起来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内心更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同情,以及他人的尊重。

■解药

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很少有孩子能够坚强面对,这就需要父母和社会对孩子多关心,不要仅是批评教育,甚至打骂,而是让他觉得关怀和爱是丝毫没有减弱的。作为同龄人,不要带着歧视的眼光对待这样的孩子,相对于父母和社会,他们更需要同龄人的关怀和理解。

■自我调节——学会宽容

李文兵教授说,每个孩子都不要因为家庭的分裂而否定生活、否定自己。

慢慢把心静下来,最重要的是豁达而宽容,别老斤斤计较。不妨具体到每天的一言一行,和朋友、同学热情地打招呼,对陌生人报以善意的微笑。

家庭条件优越:避免脆弱高傲

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宠得要命,什么都顺着来。“蜜罐”里的孩子总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什么都好、什么都对。有时候下意识地瞧不起别人,尤其瞧不起生活条件不如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这样的孩子心理其实相当脆弱,稍微受点委屈心理防线就会崩溃,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

■专家分析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挫折。所以,很多孩子一进入集体生活,就老有一种“惟我独尊”的心理,表现高傲,瞧不起比自己家里条件差的,歧视比自己学习差的,甚至攀比吃穿。

■解药

生活中,家长别溺爱孩子,而是有责任教育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要歧视任何人。孩子遇到挫折,更要帮助他学会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学校老师更要培养同学间的互敬互爱,建立团结平等的竞争氛围。

■自我调节——平等待人

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过侮辱或歧视他人的行为?孩子自己也得从小建立平等待人的意识。要学会独立长大,慢慢接受并学会处理困难、失败和打击,开始一定会很难接受,但要学会调节,比如多向朋友或家人倾诉,听听心理专家的意见,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别任性按着自己的想法来。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承受着成长压力,这种压力造成的通病就是孤独,不愿和人交流。于是,他们越来越自闭、孤僻。

冯伯麟教授建议,当你觉得心里郁闷、焦虑,千万别憋在心里,你得积极投入,带着真心、诚心、善心、宽容的积极心态去和人交流,学会主动问候、认真倾听,常说“我们”、学会欣赏。尽量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友圈子。其实,这并不难,就看你肯不肯迈出第一步了。

后记:

事实上,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它健康成长,孩子的自我调节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家长、学校教育和社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关心。专家建议,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开始加强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并重视成长环境的建设与培育。做家长的,别只顾孩子的学习,要多付出爱心,多观察他们细微的心理变化,出现问题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目前很多学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老师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能吃?现在患有发急症的人非常多,这种疾病不但仅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