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的互动中,极容易卷入到咨客所要求的关系模式中,使治疗关系变质,治疗关系就是一种平台,既然平台都不正,在平台上工作的两个人当然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治疗无效,甚至产生副作用,治疗师也会因此被拖垮、被耗竭与瘫痪。 我还有另外的一段经历,那是在我学了精神分析治疗后,我明白过去所做的只是一种咨询,不是心理治疗,懂得了治疗师要与咨客共情、要节制和被动一些,让咨客产生移情并进行分析,总之在我明白治疗师什么不应做、什么该做的时候,我又面临了一段时间的耗竭期。因为原来不懂那么多时,我可以施展自己的能力来不断满足咨客的需要,那种当老师的感觉挺好,而现在我不能那样做了,但很多咨客仍然要我继续作他们要求的,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那时我感到压力、难受,甚至有时对治疗产生惧怕。
所以我想在治疗师接受专业训练的开始一段时间里,可能也是容易产生不知所措、无能为力的时期,这是一段过渡的时期。因为我们开始理解和认同治疗师这个角色,力争按照治疗师角色去做,但这只是意识层面对自己的要求,在潜意识里我们仍然具有以前的惯性,希望按照习惯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冲突会使治疗师难受,因为从看得见的外部设置如治疗师收了费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坐在椅子上接待咨客,到看不见的内部设置,如治疗师要有一个好的状态,要有符合治疗师的恰如其分的反应,这些对一位初学者都可能是一种约束,象被卡在某种状态而动弹不得。
结合上面说的治疗师的内在动力学特点,就是受训后的治疗师在意识层面不想认同咨客,但在潜意识层面还是会被咨客带动,所产生的约束感实际上是意识上的要求与潜意识的习惯相互冲突的结果。
我认为治疗师的被耗竭实际上是治疗师的个人成长的问题,成长分成两个方面:专业技术方面的成长;以及内在动力学的成长,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我们常常注重技术层面的学习和发展,而忽略个人内在心理的认识与成长,这种偏颇使我们付出的代价就是治疗无效、被卷入、累与厌烦,可能最终被耗竭。做心理治疗在一般人看来就是应用所学的技术与积累的经验去帮助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