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的超越。在传统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利用自己专业的封闭性,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或来自教科书的知识,主宰了整个治疗的进程,病人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只能被动地配合治疗者的治疗。循证心理治疗要求治疗者遵循研究证据进行治疗,合理地限制了治疗者“至高无上”的权力,降低了治疗经验的地位,使低年资的治疗者有机会与高年资的治疗者一样使用当前最佳的治疗方案,进而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
在循证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不仅要关注已有的研究证据及相应的专业技能,还要充分关注病人本身,不仅要关注病人所得的具体病症,还要关注病人的个人特征、文化与偏好。因为心理治疗所面对的是病人的心理疾病,它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社会方面的原因。即使是同一病症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民族、文化、语言、宗教信仰、性取向、职业种类、社会地位或经济状况的人,也必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是循证心理治疗不能绕过的重要方面,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具体说来,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病人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性别、性取向、发展阶段及残疾状态,这些因素基本上是生理因素,属于个体的生理差异。(2)病人的文化。主要包括种族/民族、社会阶层、宗教信仰、家庭结构及病人当前所面临的情境,这些因素主要属于客观的文化因素,是个体置身于内却难以改变的文化环境。(3)病人的价值观与偏好。主要包括病人的个体意愿、偏好、信仰、价值观、人格、对治疗者的期望等,这些因素涉及病人最主观的价值部分,也可呈现最大的个体差异。
循证心理治疗不只是一个理论框架,还是一个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案。一般说来,其实施步骤可分为六步,分别是提出正确、具体的临床问题(Asking),获取可能的最佳证据(Accessing),批判地评价检索到的研究证据(Appraising),“翻译”并遵循研究证据进行治疗(Translating),整合研究证据、临床技能与病人文化(Integrating),评估整个治疗过程的有效性(Evalu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