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心理人 >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

来源:互联网   
人气: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一、黑格尔哲学的影响有些心理学家以为社会心理学的创始可归功于黑格尔,因为黑格尔的哲学是民族心灵说的先驱,也就是主张超越于个体之上的社会心灵的各种学说的先驱。据恩格斯的分析,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与他的辩证法是有矛盾的。譬如,他有一个命题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正是当时德国国王威廉三世所喜欢想到的,因为这个命题肯定了他的专制制度、警察国家、书报检查制度的

发生与发展可以从儿童那里看出来。但是儿童的言语经常受大人言语的影响。要了解它的真正发展必须从民族的发展中得到启发。

冯特在他的《民族心理学》第一卷中,揭示了人类言语发展的两种重要的表现手段。一为手势言语;二为发音动作。在手势言语方面,他认为,人类生下来之后,除了把自己的感情、情绪表现于外部之外,还有要把自己所想的传给别人的冲动。这种表现手段,最初使用的是“手势”。即使完全没有言语时,手势也可传达自己的意志。例如,聋哑人是因为没有声音的表象而根据身体的各种手势来表现自己的意志,或了解他人的意志。所以说,人们表现自己的手势有两种:“指示手势”和“叙述手势”。这和一切言语具有同等的价值,叫做“手势言语”。

其次是发音动作。冯特认为,表现自己的感情、意志,叫做广泛的动作。这种动作也是声音的一种动作。除了聋哑人之外,我们有发声器官,根据发声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意志,这叫做“发音动作”。

发音动作和身体动作比较起来,以发音动作较为方便,它变化多,对他人可以明了地传达自己的意志。发音动作最初是与身体动作在一起的,不能把二者分开。例如,野蛮人在说一个词时,必然要加上一个身体的动作。这是儿童在学说话的开始时常有的表现。由于这些事实,冯特断定言语的发展是“分化”的结果。

(四)关于神话的心理起源的问题

在冯特的《民族心理学》的第4卷中,他论述了神话的心理起源的问题。他指出,和各个人所具有的表象和感情一样,民族精神又是各个人具有的共通的表象。这就是“神话的表象”和对这个表象具有的一种畏惧与希望的情绪。

冯特认为,未开化时代的人们,普遍地宣称天地万物都和自己一样具有同样的意识,这是原始人特有的统觉作用,可称作“拟人的统觉”。他们相信外界具备和自己一样的感觉、情绪,又相信具有有意的行为。例如,石头和植物在美术品之中,被认为有感觉和感情的存在,云和天体的运行,被认为是某种活体的有意的运动,这些统觉的作用也就是冯特的联想的“同化”的作用,开始在我们心内产生的想象的表象,把外物予以同化的活动。原始的人类,这时表现出许多想象的错觉,即:把云彩的形状,看成真实的怪物的形状。神话的表象虽然最初是在一个人的意识中产生,但通过言语便可以扩大到整个的民族,变成了传说以至流传至子子孙孙。

(五)关于宗教的起源问题

冯特在其《民族心理学》的第5、6卷中论述了宗教的起源问题。他指出,原始人类把自然物体看作是对自己而来的力,是具备超人的力的神,相信它们支配着自己的命运,并对这些表现出热烈地崇拜。其表现的手段为“礼拜”。这种礼拜就是宗教的起源。它最初是在个人中产生的,可是后来便扩展到整个民族,并通过礼拜企求这种伟大的力量能满足自己生活上的要求和今生来世永远幸福,于是宗教便形成了。

(六)关于风俗习惯的起源问题

冯特在其《民族心理学》的第7、8卷中,他论述了社会中风俗习惯的起源问题。他认为,神话的思想如果表现在整个民族共同的表象和感情中的话,“风俗”是整个民族共同的“意志的规范”。民族在从事生活时,经常以共同的动机来行动。风俗习惯的规范可分为“个人的”和“社会的”两类,前者是各个人从对于其他人们的关系中产生的规范,后者是各个人把共同生活作为必要所产生的规范。

冯特还指出,风俗习惯的个人规范大抵是上述礼拜传留下来的

关键字标签:冯特心理学民族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达尔文重新被人所重视

达尔文重新被人所重视达尔文的一系列关于进化论的著作,包括《动物和人的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