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同事们的家庭结构竟出奇地相似———本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流行姐弟恋。以老总为首,标准的姐弟恋,女大男小,还不是一星半点,4岁。紧接着同事们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不仅女大男小,还女高男低呢,当然,是指职位和收入。到后来单身同事们不照这个规矩来,简直别指望恋爱成功。姐弟恋的年龄差纪录被不断刷新,我一看有点急,索性将这个纪录搞到9岁。人说现代人4岁就一个代沟,那我应该是奶奶辈的了。我们之间确实有代沟,他的低年级游戏我从来不屑参加,我的成年人思维他也经常整不明白,这厮为了找平衡,总是在我的老年痴呆早期症状发作时训斥我,“我警告你,你丫注重点儿,赶紧翻垃圾桶把车钥匙找回来,再把车钥匙连垃圾袋一块儿扔了我把你也扔了。”简直没大没小。
说来也怪,公司的姐弟之家结构都非凡稳固,倒比正常婚姻还来得靠谱儿。分析起来,不光是因为人家自己努力,还因为公司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就好比鲜花买回我家养着就死给我看,呆在花卉市场里就活得好好的,温度、湿度都合适,没办法。我们全体在老总的带领下,没头没脑地对姐弟恋进行狂热的支持和倡导,并以此为生活高品质的标准。谁家幸福不幸福,瞄着姐弟家庭的经营状况比较一下就能知道。老总给老婆打电话,张嘴就是:“姐姐,今天哪吃?”到了那帮不成器的男同事那儿,就可能沦落成:“我就要吃麦当劳嘛,老大。”再看我家小弟,对我的依靠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将伴侣、弟弟、儿子以及宠物的界限完全搞乱,两秒之内就能换个身份。他对着客户说话能像个人样,对着我就完全丧失独立自主五项基本原则,甚至话都说不清也要求我必须立即明白他的真意思。有一次他和同事打赌输了,本来说好请人家切台球,他想耍赖不请,就跑来求我,打算利用我的一张利嘴去跟人家对付把这事给抹了。我实在看不惯他的这种习气,就对他说:"你这么做不是狗仗人势吗?"这家伙想都不想还质问我:“我仗谁势了?”一下就能找准自己位置。而且,他可以容许自己去和狐朋狗友吃吃喝喝不带着我(我根本不屑与他们为伍,都什么和什么呀),却不能容忍我有饭局而不带着他。他个人认为,假如他能独立解决吃饭问题,那是因为他足够懂事,但并不代表我可以毫无责任心地让他在饭点无依无靠。咦,岂有此理?
姐弟恋应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男人们在向世界集体示弱,按最真实的想法给自己重新定位,“社会给男人这么大的压力,这么多的责任,我扛不动了,刚好我老婆愿意帮我扛”。女人们呢,也乐于并且不得不承担这样的责任,不仅陡然间撑起多半边天(姑且不论原先根本不够半边天),而且在心智上也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充当老公的指路仙人,化解心理危机,缓和家庭矛盾,越总结越觉得姐弟恋对社会稳定还怪有用的呢。
我们在这条路上继续不遗余力地探索着,并认为成功的秘诀就是在传统婚姻与现实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让大家都舒适。所以女人们也不总是悍妻,也懂得做小鸟,尽管这只鸟很可能有一颗老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