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亲子心理 > 想做变性手术的男孩!

想做变性手术的男孩!

来源:互联网   
人气:

他的变性与自闭互为因果这是一个想做变性手术的男孩,采访他很困难,因为他是我所有采访对象中话最少的一个。他的妈妈告诉我,除了家人和老师同学,他基本不和别人交谈。我听到的他的大多数情况都来自他的老师、同学和他的妈妈,我想他的自闭与性别转换倾向是互为因果的。老师:“他不大像个男孩”最先听到林然的名字是和一篇论文《古代女子服饰花纹小考》联系在一起的,是他的班主任万老师和我谈论有关中考的话题时提到的。15


他的变性与自闭互为因果

这是一个想做变性手术的男孩,采访他很困难,因为他是我所有采访对象中话最少的一个。他的妈妈告诉我,除了家人和老师同学,他基本不和别人交谈。我听到的他的大多数情况都来自他的老师、同学和他的妈妈,我想他的自闭与性别转换倾向是互为因果的。

老师:“他不大像个男孩”

最先听到林然的名字是和一篇论文《古代女子服饰花纹小考》联系在一起的,是他的班主任万老师和我谈论有关中考的话题时提到的。

15岁,初中男生,论文,考古,女子服饰花纹,把这些词连接在一起,职业的敏感性使我马上追问起来。不料,自称语速比一般人快10%的万老师说到林然时语气里有着少见的犹豫:“他是初二从外地转来的,刚来的时候,因为他原来学的教材和北京的不一样,成绩还不突出。大概不到一个月,他就排到年级前面去了。但是他上课爱看其他书,我每次找他谈话,他都不说话。后来,因为他成绩很好,也不打扰其他同学,我也就不说他了。他好像还写过好几篇考古的论文,也发表过,嗯--”万老师停顿了一会儿,看得出来,万老师是一个很有爱心的老师,生怕用了什么不合适的词儿伤害到自己的学生,“他不大像个男孩子,他的妈妈说他想做变性手术,如果你真的想采访他还是先问问他家长的意见吧。”

“男孩的一切我都烦。”

同学:“我们从没把他当男生”

正好有几个他们班上的女生结伴到办公室来交作业。听我问起林然,她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林然又生病了,又是肺炎。

“他呀,比女孩还女孩,如果他是女孩,一定是个林黛玉。他几乎每周都要缺课,可照样考第一名,我真是服了他了。”

“他爱和你们女生在一起玩吗?”

“还可以吧,他脾气特别好。有时候我们做游戏差个人让他来他就来,人够了我们不带他玩他也不生气。他和那些男生不一样,从不欺负女生,反正我们从没把他当男生看。他到女厕所的外间去冲洗拖把,女生没意见,男生也不起哄。如果换别的男生这样,学校不闹翻天才怪呢!”

一般这样的男生在学校里是受挤兑的,但听口气她们一点也不反感林然,“你们好像还挺喜欢他的?”

“偶稀饭,偶稀饭。”一个女生连声说,其他女生都笑了:“偶也稀饭。”林然不仅不让人讨厌,还曾经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因为他成绩好,做事细致。他虽然从不主动和同学结交,也不爱说话,但同学问他个题,请他帮个忙什么的,不管是谁他都有求必应。班上很多同学都问过他题。“他特耐心,讲完之后问你懂了没有,不懂他就再讲一遍,你说懂了他就再给你讲第二种解法。我们班高大军特笨,他问谁谁都不理他,就林然,慢条斯理地给他讲题,一点儿不着急一点儿不生气。”一个女生感叹道:“他真是天才,他的文章写得特别美,我妈说像这种有点女气的男生都是特别聪明的。”“他还特大方。”同学们知道他总带着钱,偶尔起个哄让班长请客什么的,他就把钱掏出来让别的同学去买。后来因为他老生病,他就主动提出不当班长了。

妈妈:“我怎么去面对儿子的未来”

林然是在江南水乡长大的。林然的父亲是外交官,在林然两岁那年他被派驻欧洲某国,一去就4年。当时林然的妈妈刚到一家公司,忙得一塌糊涂。林然又自小体弱多病,动则就高烧不退,整夜地咳嗽让人揪心。考虑到自己一个人实在顾不过来,当时她和孩子的户口也还没有到北京来,上学都很麻烦,林然妈妈狠狠心把孩子送回老家去了。

爷爷家学渊源,爱好易经。林然自小就跟着爷爷读古书,对易经也很着迷。“奶奶照顾得太细了,去年到北京之前还在喂饭,现在他都不会系鞋带,而且不会自己洗澡,除了从家到学校的那条路,其他的地方他都不认识。老人嘛,也没办法。中间他爸爸也回来过一次,但一年半之后又出去了,又是四年。”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全校的人都知道林然的奶奶,虽然家离学校很近,奶奶仍旧天天接送,下雨天奶奶身着旗袍打着伞伫立在校门口等孙子,成为那所中学的一道风景。

怎么面对未来

林然的妈妈说那几年想儿子都快想疯了。她天天都和儿子通长途,林然在电话里和妈妈什么都聊,包括婚姻。他对妈妈说:“你和爸爸都很能干,也都是好人,但你们的婚姻有什么意义呢?十年分居,如果没有我,你们就不用维持了。”林然第一次遗精的时候也告诉妈妈了,他说觉得很烦,感觉很脏。妈妈让爸爸给儿子打了电话,林然却有些不耐烦,他在电话里对爸爸说:“这些事还是不要说的好。”

因为天天通话,妈妈觉得自己和儿子一直挺近的,感觉儿子是文弱了些。有时候,她还会和奶奶在电话里说笑几句:“然然怕是仙女投胎吧!”

初一下学期,林然的妈妈回到老家,从机场奔回家她搁下行李就早早地到学校去接儿子。班主任老师直接对林然的妈妈说她觉得林然需要看心理医生。老师说因为知道他们家的情况,所以一直很关注这个孩子,一直劝他多和男同学在一起玩,踢踢球跑跑步,多一些阳刚之气。林然却对老师说他不喜欢男孩子身上的汗味,觉得男生都太脏,觉得男生什么都脏,还说他以后不要做男人。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林然的变化很让人担心。

那天到了放学的时间,知道是林然的妈妈来接林然,班上的同学都好奇地出来探望。有几个女孩子把林然拥到她面前说:“阿姨,你放心,有我们,没人敢欺负林然。”林然妈妈看着一年多没见面的儿子,心里流泪了,“我们和儿子分开得太久了,我们离得太远了,我都不能明白儿子怎么会长成这样的,我突然想到我怎么去面对儿子的未来。”

那天以后,林然的妈妈马上联系学校把儿子接到了北京。在家里,爸爸有意识地多和林然单独相处,林然也愿意和爸爸聊天,但他拒绝和爸爸的任何接触,哪怕只是拍拍肩,他都非常敏感。他毫不犹豫地挣脱爸爸的手说:“你们这些男人,真受不了。”外出的时候,如果妈妈开车,林然就坚决坐在副驾驶座上,不愿意和爸爸同坐在后座上。他从不跨进父母的卧室,洗澡如厕的时候一定避开爸爸,但却赖着要妈妈。

到北京的第二天,在洗澡的时候,他看着他的阴茎,非常冷静地对妈妈说:“我特别想把它给拉掉,每次洗澡和上厕所的时候都想。我觉得很恶心。但我看过很多资料,我现在的年龄还不合适手术。妈妈,希望你能帮我。我现在越来越不能容忍这个东西。”妈妈愣在那里,那时,她觉得儿子是真的需要看医生了,不能因为保护儿子的自尊和家庭的颜面毁掉了儿子一生的幸福。

性别转换还是自闭心态

医生说林然需要支持性心理治疗或者疏导疗法,但治疗的前提是医生必须与孩子建立很好的关系,通过深入的交谈帮助孩子认识和接受自己的“身份”,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但是林然非常敏感,有一天送走了客人后,他一语点穿:“他是个医生吧!以后我再也不见医生了。”

林然:“男孩的一切我都烦”

下午三点,林然的妈妈到楼上去把林然叫下来了。“除了家里人和老师同学,他很少和别人说话,尤其是这个话题。”林然的妈妈给我打预防针。

林然站在了我面前,如果不是我知道,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站在我面前的是个男孩子。他的肤色异常白净,是那种缺少户外活动的苍白。纤细的十指交叉垂下,白色的套头衫,瘦削的双肩耸起,细细的牛仔裤腿空荡荡的。

林然的妈妈打算离开让我们单独谈谈,林然却不让她离开。“那好,妈妈不走,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她很关心你,你一定要好好跟阿姨说。”他答应后妈妈搂着他的肩坐下,他坐在我的对面,屏气敛息。我从餐桌上的果盘里挑出一颗提子递给他,他接过提子用手指拈着却并不吃。我看见他的鼻尖上冒出细密的汗。

“林然,妈妈说你不想当男孩,你是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的?”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男孩。”林然的嗓音细细的,好像是还没有变声,“上学见到男孩后,觉得男孩挺烦人的。”

“那你上学前没有接触过男孩吗?”

“没有,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林然的妈妈说爷爷奶奶一向深居简出,把林然看得很紧。

“你为什么觉得男孩脏呢?”

“男孩的一切我都烦。”

“其实当女孩也有烦恼的。”说完这句话,我看见林然别过头去。我只好转换了一个话题:“你总是生病呆在家里不觉得寂寞吗?”

“没有。”林然有点抵触了。妈妈在旁边告诉我,他可以和爷爷在家谈易经谈上一整天,也可以抱着一本书一个人在家里呆一天。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古籍,喜欢弹古筝,正在研究古代婚姻制度……跟父母谈起他研究的这些东西,还有他正在看的书,他就很高兴。

“你为什么不喜欢和别人说话呢?”

“我想说的别人不感兴趣,别人想说的我不感兴趣。”

是个挺厉害的孩子呢,一句话把我堵住了。林然的妈妈歉意地冲我笑笑,侧脸对儿子说:“然然,你上去看书吧!”

医生:“不能逼紧了”

林然上楼后,他妈妈解释说医生告诫不能逼紧了,因为现在林然还能向父母倾诉,如果这扇门都关上了,就真的只能等着做手术了。

“我总是担心他做出什么来,我不放心别人接送。我现在已经辞职了,每天早中晚都接送他,除了上学的时间,他都在我眼皮底下,跟他在老家时一样。现在我自己都快成专家了,但我每次提到这个话题时他就不说话了。”

“他还小,应该还来得及,多接触人对他很重要。”

“慢慢来吧。好在我们一家人终于在一起了,我本来想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儿子好不容易到了身边,我又什么都想替他做了。”她自嘲地笑笑,“他以后

可能是个做研究的人,不结婚也没什么喽。”

临走前,林然的妈妈把我带到三楼林然的房间和他告别。敲了好几下,门开了,阳台上一个仿古的案几上,古筝在夕阳下反射出红木特有的温润的光泽。房间里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书桌上一个微型的锦绣古代仕女屏风很显眼。“那是他自己淘的。”林然坐回书桌旁,上面是一本翻开的竖版书,神态酷似屏风上的仕女。

他从书桌上抬起头来算是向我道别,明亮的双眼,像一扇玻璃窗,洁净透明,却关得紧紧的。

名词解释

易性癖:又称性别转换症或变换性别癖,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严重的患者需要做变性手术。

专家点评

6岁到15岁性别认知关键期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虽然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6岁到15岁之间是青少年最容易发生性别认知混淆的时期。这个时期,家庭对孩子正确的性别角色形成最为重要。正常的家庭结构像一个等边三角形,父母是底边上的两个角,他们应该和孩子形成同等的距离,关系应该是家庭中最紧密的。可是林然与奶奶的关系过于亲密,而与父母的距离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太远了。这种家庭功能的紊乱有可能加剧了林然的性别认知模糊,加之缺少及时的引导,就出现了易性癖的心理问题。

对待这样的问题,良策是及早预防。现在,像林然这种家庭情况不在少数,更为常见的则是父母一方多是父亲,因为工作、婚姻解体等原因与子女长期分离,造成孩子与母亲过于亲密而与父亲疏远。那么,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如何预防孩子出现性别认知模糊的问题呢?

1.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和孩子应该经常通过电话、书信或邮件互相交流,利用假期一起外出旅游。

2.周末让孩子到亲戚家玩,以替代远离的父母之爱,促进对孩子的性别认同。

3.鼓励孩子对人真诚、宽容、信任和尊重,多和同学一起做作业、参加集体活动,生日时请同学来玩,以友情弥补亲情的不足。

4.孩子可以每天对着镜子鼓励自己,“爸爸不在身边,我也是个男子汉”,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

5.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不要让网络或其他媒体中充塞的性知识误导孩子。

6.经常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协助,对孩子多肯定、赞美和鼓励,帮助孩子融入同学,融入校园生活。

专家建议:

父母应重视孩子的性别教育

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现在中小学校园里常见到穿着中性化、言行飞扬跋扈的女生,也常见到精致而敏感的男生,有的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梳妆,有的说话就脸红,动不动还痛哭流涕,难怪老师们常发出“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感叹,有媒体称之为“校园的性别革命”。

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好还是不好,心理学家贝姆曾经提出过双性化的概念,认为那些兼具男性和女性传统优势的人具有灵活性,社会适应能力好,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人。但这个概念的基础是性别的完善应该是基于本性完善之上的加法操作过程,而不是摒弃本性的减法操作过程。然而,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还多是“非加即减”。研究表明,大多数后天易性癖的产生都与幼年或青少年的生活经历相关。由此可见,家庭是孩子性别教育的主要课堂。

家长的以下观念和行为,容易导致孩子走向“歧途”:

1.补偿心理。只有一个孩子,也就带来了一种遗憾。有了女儿还想要个儿子,有了儿子也想要个女儿。再生一个不可能,就只能动点小脑筋,给男孩梳个辫子穿个裙子,男孩女养或女孩男养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起初是好玩,时间长了就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让他们对自己的性别形成模糊的概念。

2.过度保护。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得让她处处都厉害点儿,省得以后在外面受欺负。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几代单传的“独苗苗”,宁肯少带出去玩会儿,也不能磕着碰着了,更不能让他和那帮野小子在一起疯,太危险了。

3.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女儿从小就听到父母或祖父母念叨男孩的好,或者生活在自己不是男孩的家庭阴影之下;男孩从小就听到母亲说还是女孩贴心,男孩长大都是负心人。

4.树大自然直。搪塞甚至误导孩子有关性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的。

如何区别易性癖倾向和性别角色模糊?

有的男孩子说话娘娘腔,言谈举止有女孩子气,这一般都是性别角色模糊。但家长应该注意观察,与孩子多交流,看孩子有没有对自己生理上的不满足,例如厌恶自己的生殖器、强烈要求更换性别等现象,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易性癖倾向,找心理医生做心理治疗。

还有的青少年偷偷收藏异性内衣物品或者喜欢穿着异性服装,包括内衣,通过这种收藏或穿着得到性满足,常常伴有性兴奋,这是异物癖或异装癖。有易性癖倾向的人也有穿异性服装、异性打扮的偏好,但这完全是出于心理上的需要,并不引起性兴奋。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能吃?现在患有发急症的人非常多,这种疾病不但仅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