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没有竞争意识的热烈讨论中,一些家长又提出了新的极端问题,“我的孩子太爱出风头,过于争强好胜”该怎么教育呢?
孩子不求进取拖拖拉拉,缺乏竞争意识不可以,可是好胜心太强,太爱出风头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快来看看本期家长们提供的育儿妙招吧。
进取不强取
女儿性格外向,表现欲特强,好在我防微杜渐,从小培养她分享的意识、团队的精神和良好的进取心态,我用默默奉献的精神影响她,收效还不错。
分享才快乐:女儿是独女,聪明伶俐,多才多艺,自幼众星捧月,喜欢出风头。我怕孩子独占鳌头惯了,将来不能容人,受不了挫折,所以从小就向她灌输分享的意识。女儿咿呀学语的时候,教她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好吃的要分给每人一份,喜欢的玩具要和别人一起玩,让她感受分享的快乐,不要小家子气。进了幼儿园,鼓励她多为大家服务,孩子事事不甘落后,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很博爱,心胸很宽广。
进取不强取:女儿长大了,也遭遇竞争失利的烦恼。一次她在英语竞赛获得二等奖,本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就因为不服气同伴得了一等奖,赌气不去领奖。后来我启发她快乐地享受二等奖,客观地对比与一等奖的差距,憧憬下次的一等奖。
在我的循循善诱下,女儿明白了:确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实现;凡事有个度,要进取但不能强求,这样才能生活得既快乐又有意义。如果太争强好胜了,过分追求,反而受到伤害,无端痛苦。有时绿叶也精彩,要快乐地为别人鼓掌,以荣辱不惊的平常心态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不能出“群”
我初中有一位同学,干部子弟,长得好,刚开始学习很棒,比赛、考试总拿第一。当同学问她道难题的时候,她总是小眼角一撇说:“连这个都不会呀?!”——啪!啪!把算式一写就扔了回去,同学只好再去找别人。
有一次,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板书,她看做错了,跑上讲台,夺过粉笔就写起来了——太出风头了;当同学们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问题的时候,她一凑过去,就都不吱声儿了,甚至走开——她成了孤家寡人,情绪低落,到初三都没入团,连本校高中都没考上 ——多么可惜呀!
这样过于争强好胜、太爱出风头的孩子较孤傲,目中无人,但性格非常脆弱,特别容易走极端。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能打击、不能讽刺嘲笑、更不能压制——必须在这里挤出一个“优”字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我儿子上高中的时候,考试总是前三名、前五名,偶尔第一。我很纳闷儿,一翻他的卷子呀,本来写得工工整整的试题,总是把答对的简单的小题勾去一两道——我问他,他乐呵呵地说:“第一压力太大……也得叫别的同学享受一下第一的快乐……”
他是班里最小的,同学们都把他当小弟弟一样爱护、呵护——高考时他竟超出全国重点分数线七个分数段。
孩子天真烂漫,比赛、竞争不过就是活跃活跃学习气氛、激发激发孩子的情绪、促进促进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多学些知识而已;到什么程度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竞争对象是自己的同窗好友、是比翼双飞的玩伴。自己生活在这个群体之中,各有长短,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记得一次长跑大赛中,一个运动员突然绊倒了,跑在他前边的运动员回头把他扶起来再继续跑,他没得第一,但世人都对他刮目相看,留下深刻记忆。
正当获取小红花
女儿班上实行小红花制度,做了好人好事、考试得第一、其他比赛取得好成绩,老师都会给孩子在班级墙上的先进榜上盖一朵小红花。我一直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女儿告诉我,同学们为了得到小红花,甚至交给老师自己的零花钱说是捡来的,这反而培养了孩子弄虚作假的品行。
孩子为了得到小红花才好好表现,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告诉孩子,好胜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能为取胜而采取不合理的手段,如蛮横无理、造假甚至诬陷他人,这样就是做错事、犯错误。
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意识,让孩子明白“胜利”来自于努力,而不是别人故意让的结果。他做得好,应该表扬,但不必炫耀。当孩子没有得到第一,而情绪反应激烈的时候,应该开导他,发挥出了最佳水平,那就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冠军。
不要只关注孩子某一方面的成绩,要全方面多角度地评价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从而更加努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露出争强好胜的心理 ,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胜利和挫折,用自己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精神来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这样,孩子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就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取向了。
■七嘴八舌
孩子喜欢出风头,一般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喜欢表现自己;一个是虚荣心作祟,喜欢追求表面上的东西。如果是前者,孩子喜欢展示才华没有错,家长不仅要加以引导,而且要为孩子寻找表现的舞台,让孩子更加自信。如果是后者,家长要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不能以华而不实的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
自古以来,沉着冷静,多思寡言,似乎成了中国中庸之道的最好体现,所以我们不会,也不敢争强好胜,所以我们永远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既不逞强,也不示弱,永远吃大锅饭。爱出风头,在传统中国家长的眼里是万万也不能容得下的。
其实,现在我们提倡把握好争强好胜的度就是如何将争强好胜与合作精神、如何将个人的发展与团体的成功相结合。不要让孩子太争强好胜,不要让孩子太个人主义,就要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我们应当适时告诉孩子:一个人不能没有竞争意识,要肯定孩子的上进心,但如果凡事都争强好胜,就会疲惫不堪,甚至有可能形成一种虚荣心理。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告诉孩子努力就好。特别是有些孩子性格过于外向,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被人评价为“爱出风头”,也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要教育孩子经常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样会更受别人的尊敬和欢迎。 刘亮
儿子前段时间与小朋友们玩片,每天都赢回来一大堆,可有一天输了几张,回来后便草草吃了几口饭,自己到厕所去练习打片了。我便抓住这有利契机因利势导,告诉他把事情看淡一些,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开心快乐就行,输赢并不重要。
接下来的几天里儿子赢了还主动还给小朋友几张。把事情看淡一些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应告诉孩子如果处处争强好胜,生活就会很累,要该放松时放松,该紧张时紧张,张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