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亲子心理 > 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来源:互联网   
人气: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在认知方面具有单侧化特征。左脑擅长于语言信息加工和抽象逻辑思维,具有有序性、延续性、分析性的特征;右脑擅长于表象信息加工和发散思维,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特征。左右脑功能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切创造毫无例外都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效应。但过去囿于对人脑功能认识的偏差,中学教育长期受到“左脑优势”理论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只强调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在认知方面具有单侧化特征。左脑擅长于语言信息加工和抽象逻辑思维,具有有序性、延续性、分析性的特征;右脑擅长于表象信息加工和发散思维,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特征。左右脑功能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切创造毫无例外都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效应。但过去囿于对人脑功能认识的偏差,中学教育长期受到“左脑优势”理论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只强调利用左脑功能、鼓励左脑活动的单一化倾向。教学过程大多偏重于学生的语言和逻辑训练,使左脑承受“过度的教育”,同时忽视或轻视对右脑的非语言化训练,使右脑功能的开发利用严重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左右脑不能得到平衡、协调的训练,妨碍了中学生创造力的提高。这一现象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倾向。


1.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核心,但“片追”的结果使中学教育一是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单纯抓智育而轻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的美术、音乐等课程不受重视,有着丰富形象思维内容的语文、历史等课程,往往变成了单一的语言分析课。从脑功能的开发利用来看,都局限于对学生语言信息的加工贮存和进行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训练,缺乏非语言材料的加工和进行表象思维、发散思维的教育训练,偏重于利用左脑功能,而忽视对右脑功能的利用,不利于脑功能的整体开发和协调发展。


2.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在相当多教师的观念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教学过程固守于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照猫画虎”的模式,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多的还是注入式、满堂灌等。学生只要不断重复别人的思想就可考及格甚至考高分,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都没有得到正常的培养。这对学生脑功能的开发利用依然是“重左轻右”,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反而窒息人的智能,阻碍创造思维花蕾的自由绽开。


3.“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


中学考核内容中知识性、概念性题多,应用性、发挥性题少,学生考试缺乏复杂认知成分的参与。考核方式全是笔答形式,缺乏甚至没有情景性、模拟性、实践性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其结果只能考学生的语言、记忆、逻辑思维能力,很少考学生的表象、直觉、发散思维能力,亦即“考左不考右”。


4.“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普遍偏重于考分,分数高则是“尖子生”、“优等生”,分数低则为“差等生”。教师所喜欢的往往是那些倾向于左脑思维,能在语言和计算机方面获得高分的学生;而那些倾向于右脑思维,对绘画、音乐、舞蹈、操作技术、小发明表现出兴趣,但考试分数低一些的学生,则常常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因此,这种评价标准只能导致“左脑思维者”受到表扬激励,而压制了“右脑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


从上述分析来看,“重左轻右”是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因而忽视个性、扼杀创造性也就成了我国传统教育的痼疾。如今,我们已进入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的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时代的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而选择人类思维的生理特点和机制作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右脑功能的训练、开发和形象思维的培养,使左脑与右脑协调发展,追求左右脑的整合效应,则是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人的聪明才智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消除上述消极因素,加强对学生右脑的教育训练呢


(1)教育思想现代化


应试教育是一种脱离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纯知识型、纯左脑型的教育,它严重阻碍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现代教育模式,它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完整结合,是一种面向未来、为了未来的“全脑教育”。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灵魂。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中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基础教育内部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也是提高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2)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中学教育必须改变以往一味以课堂、课本、教师、分数为中心的现象,从发展学生创造力这一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要努力探索能促进学生左右脑平衡、协调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①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变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形成探索认识、发现结论的能力和学习探索方法、训练创造思维。②设置问题情境,置学生于新旧知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个人经验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冲突的旋涡中,真正在信息结构上变学生客体为主体。③重视诱导,培养探索动机和兴趣;注意引导,指引探索发现方法和途径;适时疏导,解决发散思维中的疑难;适当辅导,提供参考信息和材料,并示范如何以变式、发散思维分析问题。④鼓励学生批判性地分析教材,质疑问难,发现、提出问题,以培养创造性想像力和批判意识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还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把独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原则引进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笼中之鸟是不能高飞的。


(3)考试模式综合化


在考核内容方面,突破以单一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为考核范围的限制,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与综合,把基本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测验相结合,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测验相结合。命题形式广泛多样,既有知识性、分析性题目,又有应用性、直觉形象性图解型题目。试题应多从现实材料入手,注重知识的交叉与渗透,激发学生左右脑并用。考核形式不拘泥于笔答,可采用口试、模拟、实际操作等形式。同时还要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这种考评模式将对中学教育发挥正确导向功能,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大批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4)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


应该看到,有些“差生”往往操作能力较强、想像丰富、思维发散而灵活,倾向于通过探索来学习和表达自己的认识。相反,不少被认为是学习尖子的学生,缺少创造性,思想贫乏,思路狭窄,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重新确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标准,注意对“右脑型”学生的评价激励,宽容顽皮淘气,欣赏学生的一得之见与特长表现,保护“现象差生”,重视发掘这类差生的创造天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任何一种创造性表现,都应多给予赞赏和鼓励;对于学生创造结果的评价,不必苛求十全十美;对于暂时性的失败,要给以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多次尝试;对于学生探索活动中的“出格”“离题”“出错”也应耐心、巧妙地引导,多肯定其大胆假设的勇气。学生的创造力是一朵娇嫩的花,赞扬使它怒放,批评则可能使它未开先凋。全新的评价激励会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强大的内驱力。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能吃?现在患有发急症的人非常多,这种疾病不但仅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