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家长总是对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总是问一些非常奇怪的问题,结果吧自己问烦了,不是打就是骂。这样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吗?从心理健康方面来分析,孩子好问就是好奇心的表现,而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打击孩子好问的积极性。
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很好,孩子的个性尽管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孩子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是一句空话,当父母的要理解孩子。有的孩子比较好问,我们应该多告诉孩子一些。
如果孩子看到新鲜好奇的东西,做父母的表现出漠然的样子,就会冷了孩子的心。孩子的好奇心有时会冲破父母的知识范围,这是很正常的。父母对孩子的发问一时答不上来,可以通过翻书或向人请教,有了正确的答案,事后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不耐烦地说:“就你能!”“就你话多!”或者饭桌上父母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时,就用“吃饭吧”来加以搪塞敷衍。有的家长甚至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经意地说“怎么连这也不懂啊”,这也是不对的。即使孩子因好奇而惹了麻烦或做错了事,家长也要正确引导。
儿童时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奠定他们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学龄早期是儿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要求儿童在观察力、想像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且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如观察的敏锐性、记忆的持久性、注意力的广度及深度等。儿童思维发展成熟的速度,不是按孩子年龄增长而递增,而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和造就的。
孩子们在面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时,向家长或者是向老师提问,这其实就是一种探索新知识的行为。如果总是扼杀他们这方面的积极性,那么孩子最终就会对所有事情不在感到好奇,做事也就失去了所有兴趣,这样对孩子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