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学习资源 > 系统家庭治疗概述——赵旭东心理学空间

系统家庭治疗概述——赵旭东心理学空间

来源:互联网   
人气:

内容提要一 初识家庭治疗二 家庭治疗简史三 基本概念四 大致流程五 对中国临床的意义一、初识家庭治疗10年前的际遇中国同事的反应:兴奋、好奇、困惑、反感德国治疗家与中国家庭问题:有用乎?能用乎?印象:与精神分析、催眠、老庄哲学、二 家庭治疗简史1 Fromm-Eichmann:“精神分裂症母亲T Lidz:婚姻分裂—有些父母亲互相疏远,满怀敌意地互相竞争,试图从孩子那里夺得孝顺忠诚、亲近、同情和支持。婚姻偏斜—在这种家庭中父

三. 基本概念

1. 治疗者的作用:
扰动者 ——————促进自我组织;
第二控制论—————观察者与参与系统者;


2. 三项原则

3. 情境化
将问题细致化、还原为行为,并与具体的人、事、 空间、时间相联系。
将“ 是(to be)”变为“ 做(to do)”

4. 共同写作
心灵探险,寻找未讲出来的故事、例外。
放弃悲惨故事。
创作新故事。

5. 问题观
 一种被构成的现实;
 通过不恰当的解决办法,使“ 困难”变成“ 麻烦、困境”;
 放弃“ 再加一把劲”游戏;
 “ 无中生有”的治疗性利用。

四. 治疗的目的

(一)心理治疗的一般性目标:

1)影响行动
2)影响心灵
3)控制暴虐与愤怒
4)促进投情与通融(empathy)
5)促进希望与幽默
6)促进宽容与同情
7)促进宽恕与仁爱
8)促进和谐与平衡


(二)系统家庭治疗与传统治疗的目标与策略

1)传统治疗的目标与策略

发 现 问 题

集中注意于“ 它”(无能、缺陷、无望感)

朝后看式注意增强

寻找直线因果关系、解释

完全责任/毫无责任

去情境化(行为与背景分离)

诊断“ 精神病”,传达医学的病理模式并固化为个体特征

2)系统家庭治疗的目标与策略

更多发展机会

将注意力扩展至无症状的时空

朝前看(假设性尝试选择的可能性)

循环因果观,重效应、功能及维持因素

提示病人有责任(施加影响的可能性)

再度情境化(时空、关系)。用系统假设巩固意义的联系

软化“ 疾病”概念;将个体特征化为行为序列

五. “资源取向”的操作技术

 (见另文)

六. 大致流程、方式

1. 空间条件:
成套治疗室+摄录设备+单向观察窗= 专业情境
不在家里做!做!……

2. 时间安排:
长间隔的短程治疗。
预约;
会谈前讨论;
治疗性会谈:首次访谈
后续访谈
陪伴性访谈
随访
暂停、幕间讨论
结尾干预:评述、家庭作业

3. 治疗小组:
会谈者(治疗师、协同治疗师)
观察者(督导员、学习者)

七. 对系统家庭治疗的跨文化评价

1 超前性: 将循环因果论、 整体健康观、 心身统 一论临床操作化, 具体实践新医学模式, 克服现代医学的过分技术化、非人性化弊端。
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2 现实性: 人类困境、 难题、 矛盾有跨文化相似 性, 东西方的功能不良家庭大同小异。 描述性概念及干预措施有普遍性,可用于中国

3 向东方智慧的回归性: 汲取、 运用、发展了东方思想- 儒家关于家庭结构、 功能的思想, 道家、 禅宗对人类过分迷恋理性的批判, 中医整体观及辩证施治的做法。

跨文化移植的关键- 处理几对矛盾的辩证关系:
心理治疗的引进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复杂的文化现象。思想方法- 从“非此即彼”到“既……又……”逻辑。

1 普遍性与特殊性: 系统家庭治疗对西方人有用。 抽象层次(规则、模式)上东西方相似,可试用其描述体系和干预原理。 临床情景不同- 问题的内容、表达不同, 尤其治疗关系不同。 操作者应主动适应、调整、发展, 成为有效接点。

2 群体与个体: 心理治疗重要目标- 个性发展-应与自私的个人主义区别。系统治疗重视整体但又促进个性化(individuation),作用于“未分化的自我泥团”。与“家庭利益高于一切”的儒家思想不同。后者有压抑个性、扼杀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之害,培养过度依恋、粘结但交流质量低下的家庭关系。“共同进化”观及“资源取向”可平衡个体与群体的需要,避免极端个人主义,避免成为简单化的,偏执的说教者。

3 和谐与扰动: 依据对于心理病理和健康状态的理解、定义设计干预措施, 引起两种反应:
负反馈——控制性、缩小性效应,消除暴力、愤怒、焦虑;
正反馈——促进性、放大性效应,增强同情、投情、希望、幽默、宽容与爱心。
最终目标-个体、人际系统的和谐与平衡。
创新性运用:不仅仅追求系统内部调整(第一级变化)及静态平衡,而是改变系统规则、模式,引起系统本身的变化(第二级变化), 进而改变个体行为。
所以,不一定控制症状,有时反而放大之,以震撼功能不良系统,达致动态平衡。不片面追求消灭、抹平矛盾,体现循环因果观。
可能的非治疗性副作用:干预太激进可致阻抗过高、依从性过低,或使激烈变化后的家庭与环境不协调。

4. 解释的心理学与理解的心理学
解释的心理学-探究心理的生物学机制,将心理、行为视为“对象”、“东西”的方法(客观、理性、逻辑);
理解的心理学-把观察者自己当做被观察者,“将心比心”,理解心理内部的因果律,理解社会人文现象及过程与心理、行为的关系。需要主观参与、投情、同情、体验、自省。有时是非逻辑的方法。
先学会(to learn),先体验(to experience), 后研究 (to do research, to study)。

关键字标签:家庭治疗心理学概述系统空间赵旭东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人性验证过程模型(萨提

人性验证过程模型TheHumanValidationProcessModel(萨提尔)人性验证过程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