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是在教学的作用下,儿童才在无系统自发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随后按照自己的模式改变它们,从而在儿童的概念范围里首次建立一定的系统
。这样,系统便是中心点,学龄期间一切概念的发展历史都围绕这个中心点而转动。系统是在教学的促进下随着儿童的科学概念的发展在儿童思维中产生的,也是使他的智力发展提高到高一级阶段的新东西。(参见《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97页)
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新的概念结构为他的思维转入新的和较高级的逻辑操作层次创造了可能性。旧的概念参加比以前较高级类型的思维活动,同时它们也改变着自己的结构。(《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90页)
根据维果茨基的这一研究成果,我们在设计教材的组织顺序或编排体系时,就要牢记:儿童通过学习我们所编制的教材,要能够逐步发展起愈发科学的概念体系;我们所设计的教材组织顺序或编排体系,要有利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不断形成科学的概念体系。这当然不是说教材要照搬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我们仍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材的组织顺序或编排体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教材的系统性,不能认为,对于童年早期的儿童学习的教材可以毫无系统性。有些小学(以及有些中学的)教材采用综合的而不是分科的编写方式,来设计教材的组织顺序或编排体系,这就必然打破了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但这决不意味着教材可以是毫无系统的、杂乱无章的大杂烩。对于中学尤其如此,在初中或高中编写综合型教材,是要设计一个与分科型的教材体系不同的教材体系,而不是不要体系。
只要是教材,就必定有一个体系或系统,就不可能忽视系统性,成为毫无系统、杂乱无章的大杂烩。否则,就无所谓教材的组织顺序或编排体系了。问题不是要不要体系,要不要系统,而是要设计怎样的体系或系统──设计怎样的教材组织顺序或教材编排体系,才既符合相应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又有利于儿童科学概念体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