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治疗
后现代主义特征:
反对主客二分,主体性,普遍性,同一性,本质论,等级体系。
强调差异性与个别性,多元多样性,非中心化,零散化,机遇,混沌,不确定性,流动与生成。
感觉到的自我只是自我的一部份,没有真实的自我,也没有自我认同。
真实也只存在于话语,解释,言谈,思考,写作和传播中。
后现代的文化:
颠倒文化的原有定义,反对传统标准文化的各种创作原则,形式和道德原则。走向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无深度,快餐化,边玩边学。
通过各种炫目的符号,色彩和光的组合去构建使人唤不起原物的幻象和影象,满足感官刺激。
后现代的思维:
是一种不确定性、模糊、偶然、不可表达、不可设定的流动思维。
把以当下存在为中心的本体论变为言语中心论的语言学。
把理性的纵向“树状结构”的;思维变为横向“根状茎”思维方式,追求似是而丰满。
根状茎方法将信息分散到非中心化的系统中,将语言分散到多重符号维度中。
根状茎结构的思维方式,它是动态的、异质的、非二元对立的。
根状茎意味着开放而不,朝多个方面而非朝一个方向流动;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没有主次,永远处在变化之中。
后现代生活观:
追求生活舒适和享受,体验既生命
追求爽、酷的感觉和个人独特感
寻求刺激以保持生动的感官印象
接受非现实与无意义感,体验虚无主义,人际关系中顺其自然,能屈能伸。
后现代体现东方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中讲究平衡,平衡是最高的善。
太级:顺其自然,太极推手,借力打力。
阴阳鱼:正反并存,相对存在,你中有我,阴阳互补循环。
道家:事由心生,心静而事无;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禅学:顿悟,空与无。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它包含着许多具体形式的心理学理论,如社会建构论或社会建构心理学、叙事心理学、解构心理学、多元文化论、焦点治疗,问题解决疗法、后现代女性。。。
用“精神分裂分析”取代“精神分析”
精神分裂分析则把永不停歇的流动看作欲望自身唯一的客观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是正常世界的疯人,而是疯狂世界的正常人。它是个体逃脱现实原则,逃脱压抑性的自我和超我的各种限制,逃脱奥狄普斯情绪的过程。
强调文化对人的成长过程的影响,但不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会“内化”为人的本质特点。
强调人对社会自适应中呈现的多样性,有自在的意义,排斥一致性和普遍性经验对人类生活的描述和引导。
强调人的本质、心灵、理性都是一种文化的、语言的建构物,接受内驱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后现代的咨询风格:
服务:个案主导,让咨询与心理理论为咨客服务。
尊重:多元并存主义与文化相对性。
方法:引进了话语分析。
灵活:紧跟随社会变化,研究信息化,高科技,经济发展,后物欲时代人们的心理特征与生活方式。及时调整咨询的方式与技术。
强调方法有效性,而非方法的正确。
注重心理关怀,淡化治疗色彩。
重视主观理解,不注重客观释义。
反对理性,不用普遍经验索引个体。
注重扰动,而非积极引导。
保持对变化的中立。
后现代心理医师特征:
接受情绪与感觉的流动,借以保持生活中的客观、现实、宁静、平实与坚定。
鼓励把创造的想象力、直觉、顿悟、灵感以及对灵性的探索回归到咨咨询实践。
扩展意觉知,把所有人类的文化、哲学、艺术与科技进步纳入境界
保持自在世界与建构现实间的觉悟
想念心理是解释学,不是考古学。这种解释不存在正确,只是合适。
咨询内容是一种应用语言相互建构的过程。
从谈论问题的方式转换为讨论问题解决的方式。
后现代心理理论基础:
一、自组织理论
二、扰动与混沌理论
三、神经网络研究
四、时间定理
五、叙事疗法
六、焦点治疗
七、问题解决导向的治疗
八、多元文化的咨询技术
九、家庭治疗整合理论
对自组织的理解:
认为在人能理解感知的世界之外存在一个更广博的自在世界,我们无法影响它的变化发展,它是自组的。
主张从世界本身去理解进化,而非用科学或普遍性规律去解释进化。
生物或生命界有一种对存在环境自适应过程,并不受人为的控制。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有个限度,无论是事物的极小还是极大都是一种全方位的无限。
一粒橡树籽发育成长为一个高大的橡树,并不需要指令和教育,这是自在的生命力决定的。
自组代表一种生命系统,宇宙、星系、地理变迁存在自组过程,可以说宇宙、星系、地理同样是
对自组织的理解:
家庭的自组织:症状或事件引发一种负熵状态,系统不稳定,出现协周,彼此制约和影响形成一种新的系统,问题构成的系统。
症状的自组织:心身处在一种负熵状态,特定刺激引发非特定的动力,症状被纳入循环。
协同学:
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变化的动力来自非特定干预指自然或客观事物自身自主地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运动过程。
超循环理论:
超循环允许与其他竞争单元竞争协同,自已组织起来,建立某种稳定的共存。
正是在超循环这个整体中,导致删选的竞争通过相互依赖的简单形式被连接在一起,共同进化。
自组织理论(生命系统):
自我发展,自动适应,循环回复
差异积累,渐变与突变,循序与无序,
自稳态,扰动与缓冲,改变的力和稳定的力,平衡。
人际关系,破坏还是建构?
环境系统,干扰还是制约?
自组织理论应用(观察者):
我思故我在,内心世界与处部世界
想象ALPS,想象强迫症的内心世界
思维逻辑,思维过程与结构
内在地图,出租车司机,儿童跳房子游戏
投射与印照,差异的信息,狗与狗的不周,构成判断,一致性假设给我们一种假象。
语言的自组(人的交流):
软与硬的现实
语言系统
描述的逻辑与结构
多重想像
理解的有限
自组织理论(家庭现实):
家庭内部存在一种自组织
家庭的变化不可预测
家庭问题是关系互动的结果。
症状存在一种系统功能。
问题构成家庭现实。
自组织理论(动力学):
动力学模型:
线性动力学:渐进、起伏、节律、循环。
非级动力学:并行、扰动、湍流、重组。
自组织理论(动力学判断):
人格特征
自我觉察
共性能力
疾病观念
关系现实
生命经历
时间组织
有效资源
治疗师感觉
对扰动反应
自组织要求心理治疗师:
承认变化的不可预测
接受扰动技术
成为一个信息库
扰动的理论:混沌学
1、心理世界是关系是复杂关系,因果思维建构的世界感知是不可推敲的。
2、改变了涉及归因论与决定论,并涉及变化可预测性的治疗理论。
3、思考人类是如何认识问题,描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描述,解决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的本质。
4、真实是不存在的,建构的。
扰动的理想状态:蝴蝶效应:
钉子缺,蹄铁卸、
蹄铁卸、战马瘸、
战马瘸、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王国灭。
扰动的逻辑:非线关系
脚踢石头
脚踢皮球
脚踢流浪狗
两个人吵架
有一个观察者
有几个不同的观察者
细微扰动可以引发雪崩般改变:
如果观察临界点:见过很多医生:久病后的无聊:一个重要的关系人离去:抑郁后突然出现愤怒:新的问题产生。。。。。。
如果选择扰动点:内心禁忌;儿时狂想;家庭代际压力;罪恶感;权力欲望;性渴求,成就动机。。。。。。
混沌与复杂性思维:
混沌定律
初始条件
不确定性
振动理论与蝴蝶效应
内在节律
计算机模拟生命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研究:
知觉与记忆在神经网络中的信息传递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
大脑对事物的影像具有模糊性,当人们用语言表达时,语言对知觉印象有一个重组的过程。
人对语言的选择受形成的思想、经验、观念影响,不确定的神经信息通过语言变得确定,这是一种过滤的过程。
观察问题的方式决定观察的结果:
高山族的寓言
观察一个系统可能就扰动了这个系统。
观察者、观察方式与被观察对象共同构成观察系统(医生、理论趋向、当事人)
观察是一个语言结构与情景创造的过程。
观察方式限制观察者的心智与直觉
问题的时间组织:
孩子的问题是成长的问题
犯年龄允许的错
关系大于教育
无知、好奇、兴趣、装傻。
叙事疗法:
让人们看到在每一个人生故事中隐含的意义与价值,生命在苦难与挑战中发展。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simon的交流四格图
Yes一致(抑郁)非此即彼Yesandno(既这样亦那样)
非yes非No(软性现实)No对抗(躁动)否定倾向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与医学思维的区别:
医学模式:注意症状-找到缺陷与障碍-对成因关注-直线因果关系-形成病因说-责任判断-去情景化-专业诊断-给予治疗与指导-观察症状的改善来判定疗效。
心理模式:软化疾病观念-将个性特征引入行为序列-再度情景化-用系统构架寻找症状意义-索引病人的责任和获益-解释循环因果-对未来假设-尝试新的选择-提示家庭资源与更多的机会。
整合的治疗流程:
一、分析式眼光来阅读家谱图,对家庭成员的个性分化,相近连锁病态,内在冲突、家庭动力学做分析,并将其作为重要线索保留在记忆中。
二、根据咨询过程对家庭描述家庭的结构、互动方式、结盟与三角化问题,不作是非判断、只是让家庭知道治疗师眼里看到什么。
整合家庭治疗理论经典:
一、家庭存在一种内在结构;
二、家庭存在一种多代连锁反应;
三、沟通模式决定问题模式;
四、问题是描述而出,也可用共同叙事来改变。
五、真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效。
六、家庭是自组织,变化不可预见。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3rgwUyconk/后现心理代治疗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