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们在设计教材的展开顺序或编排体系时,就要研究如何使教材的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引导发展,而不是等到所依靠的心理功能成熟之后才在教材中展开相应的学科内容。
(二)
“如果教学只能利用发展中已经成熟的东西,如果教学自身不是发展的源泉,产生新东西的源泉,那么根本就不需要教学。”因为只有在相应的发展尚未结束时,教学才能对发展产生影响。发展一旦结束,同样的教学便无所作为了。这里,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的最高阈限的问题,即某一内容的教学开始的最晚时间。(《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59、261页)
如上所述,教学并不是在他所依靠的心理功能成熟了以后才开始的,而是在儿童相应的功能尚未成熟时就开始教学的。因此,教学所依靠的心理功能的成熟性,并不是教学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教学所依靠的心理功能尚未成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开始相应的教学;并非教学可以提早到它所依靠的心理功能尚未成熟的任何阶段。因此,这里也有一个教学的最低阈限(即教学所依靠的心理功能必须达到的最低发展水平)的问题,也就是教学可以开始的最早时间。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如果教学所依据的心理功能虽然尚未成熟,尚未发展到一定水平,尚不能独立地或随意地行使其功能,但在教学的
情境中,在与教师和同伴的合作、指导和帮助中,可以发展到可以在某一水平上发挥其作用、完成其任务,这时,相应的教学就可以开始了,这就是教学可以开始的最早时间。
由此可知,只有在这两个阈限之间的教学才能对发展起作用,低于最低阈限(即教学所依靠的心理功能尚未达到某一最低发展水平),或高于最高阈限(即教学所依靠的心理功能已发展到它的最高水平),教学对发展都将是徒劳无益的。用维果茨基的话说,即:“只有在这两个阈限之间教学才能取得成效。教学一门课程的最佳时期就在这两者之间。”“教儿童不能学的东西和教他已经能独立地做的东西[对发展]都同样徒劳无益。”“对前者来说……是因为学习对他来说太难了,而对后者则是因为学习对他太容易了。”(《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58、261页)
由最低阈限和最高阈限所构成的这个最佳发展区间,就是广为人知的维果茨基所首倡的“最近发展区”。他说:
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学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第一个水平我们称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这是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儿童在成年人指导和帮助下演算的习题的水平与他在独立活动中便能演算的习题的水平,二者之间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400-401页)
用独立地解答习题的办法确定的这个智力年龄或者现实发展水平和儿童在不是独立地,而是在合作中解题时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就决定了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54页)维果茨基认为:
教学只有在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一定时期的界限之内进行时,才能最有成效。(《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60页)
对于最大限度地依靠认识机能和随意机能的学科,学龄期是教学的最佳时期,或者是敏感期。(《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