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人民网以 北京晚报:六成都市人对婚姻感到失望 为题;39健康网以 中国城市人群婚恋报告:60%对婚姻感到失望 为题,转发了同一则消息,现将主要内容照录如下: 新婚不足三年,就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如果可以重来,将不再与现任配偶结合。
9月17日,嫁我网(marry5)和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人群婚恋心理研究报告》披露了这个惊人的数字。这项由北京零点调查公司执行的大规模婚姻匹配度调查在国内尚属首次。研究范围涉及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沈阳等10个省会城市的5018对夫妇,成功样本1073对。
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大约95%的人相信自己的配偶;但近1/4的妻子和超过1/5的丈夫都对婚姻表示失望。其中,10.2%的丈夫和妻子认为如果有重新生活的机会,会选择‘与另一个人结婚’;更有12.3%的丈夫和14.3%的妻子选择‘完全不结婚’。曾经动过‘但愿没结婚’这样念头的丈夫和妻子超过了六成。 另外, 嫁我网中国首次大型华人婚恋心理调研结果发布(2006年08月01日 15:19 sohu IT) [以下简称 结果发布 ]和嫁我网上的 ‘中国首次大型华人婚恋心理调研结果发布会’ 在京举行 (以下简称 发布 ) 其基本数据是相同的,只是没有了成功样本数。
在Google输入 中国城市人群婚恋报告:60%对婚姻感到失望 点击搜索,出现9120项查询结果,可见这已经成了网络的热点问题,十分遗憾,只要略微认真地查对这些数据及其结论性的表述,很容易发现这些文字存在着明显的不实、不可信和自相矛盾。
如何解读这个60%?
曾经动过‘但愿没结婚’这样念头的丈夫和妻子超过了六成 。这里有几个基本数字,1073对夫妻的6/10是644 对 ;1073对夫妻共有2146 人 ,6/10是1288人。如果说有6成的夫妻动过了 但愿没结婚 的念头,那就有644 对 夫妻,即丈夫(男)644人,在2146人中占30%;妻子(女)也是644人,也占30%。即是说 曾经动过‘但愿没结婚’这样念头的丈夫和妻子 在2146人中分别占30%。显然 丈夫和妻子 是以人(男人或女人)为单位的,结果里说的不是 超过6成的夫妻 ,所以不是以夫妻(即 对 )做计量单位的,不能把两个30%加在一起,可见所谓的 6成(或60%) 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认定2146人中有60%的人对婚姻感到失望,就不会有 大约95%的人相信自己的配偶 了;结果里又说 近1/4的妻子和超过1/5的丈夫都对婚姻表示失望 ,在1073对夫妻2146人中,1/4的妻子(1073/4)是268人,1/5的丈夫(1073/5)是215人,丈夫和妻子合共483人,在1073对夫妻共2146人中占22.5%,也不是 6成 。以此看来, 60%(或6成)对婚姻感到失望 就成了一个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夸大的伪造结果和结论。而且1/4与1/5本身也是难以站得住脚的,本文后面再做分析讨论。
有多大的可信度?
有效样本数只有21%这是一个横断面研究,不知道研究者收集资料前设计的样本数为多少, 共走访5018对结婚三年以内的夫妇 (见 发布 ),5018对可作为总样本量,北京晚报说: 成功样本1073对 ,既是说有效样本只有21%。无效(不能或不应纳入统计的)样本高达79%,参照有关研究的一般原则,无效样本数不可高于10%,如果超过20%,这样的研究结果就是没有意义的。这个研究的结果无效样本几乎80%,有效者只有21%,刚好与要求倒挂过来,坦率地说,这样的研究结果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取样有什么样的代表性?
走访 对象是婚龄小于3年的夫妻,以这样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是可以的,但应该忠于研究设计时的假设,同时研究结果只适用于被调查城市婚龄小于3年的夫妻,不能扩大为 中国城市人群 ,更不可自夸成 作为国内首次大型华人婚恋心理调研结果 。婚龄小于3年的夫妻多是不足30岁的年轻人,年轻人对婚姻的理解,婚姻的经历和体验不同于中年人、老年人,其结果不能代表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婚恋观念和婚姻状况。从婚姻的自然寿命考虑,婚龄低于3年的婚姻样本,无法代表5年、10年及其以上婚龄的婚姻当事人的想法和经历, 中国城市人群 的婚姻是由各种婚龄、初婚和再婚等婚姻组成的, 结婚三年以内的夫妇 的代表性实在非常有限。而嫁我网( 2006-07-27 17:01:59 )刊载 南开大学乐国安教授的精彩发言 却说: 其研究规模和结论的高代表性,……是少见的 ,实在有自我大胆拔高之嫌。
页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