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我们许多时候一整天都不说话,有时我想和他做一些沟通,可是他却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我的话根本就说不出来。假如再这样下去,我的精神真的要崩溃了。”和丈夫共同生活了15年的李女士说,这样的情况在她的家庭生活中已经持续有好几年了。
结婚多年仍然没有孩子的林女士说:“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大的争吵,也没有大的波澜,但我们之间的话语越来越少,连吵一架都变成了奢望。”
在家担任全职太太的钟女士说:“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可是我们的生活平淡得出奇。不要说当年的花前月下,只想要丈夫的一点点关爱就够了,可是没有。”
人到中年的张先生是一个私企的老板,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的妻子是一位外资企业的职员,夫妻事业上可谓春风自得。但回到家里双方却都没有了言语。张先生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就是不愿意和我说话。天天我们下班回家,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她总是一副冷冷的样子,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和她沟通。”与此同时,他们正上初中的儿子有时看到父母在家里不说话,就经常躲进自己的房间。张先生试图和孩子进行沟通,可是孩子却说:“你们老不说话,我说什么呀,还不如自己做自己的事。”张先生说,他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因为他们夫妻间的冷漠而变得孤僻……
【现状】
“冷暴力”杀人于无形
连日来,记者陆续在昆明市采访了多个家庭,不少人都表示自己的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情冷淡”现象。而且,“情冷淡”的施行者,不仅仅只是男性,女性也占了不少的比例。与家庭暴力身体的伤害相比,这种没有伤痕、不见鲜血的“冷暴力”让当事人“更受伤”,因为“冷暴力”让他们“痛在心里”。
据中国法学会全国家庭暴力现状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在发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的家庭会出现夫妻双方互不理睬、不沟通、不交流,甚至不说话的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在知识分子家庭、干部家庭、高收入家庭表现得尤为突出。社会学家称,夫妻双方之间存在的这种冷淡关系,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家庭中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被人们戏称为“冷暴力”。其最大特征表现为: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事情等。
对于这种现象及其成因,妇女维权工作者、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记者为此专访了云南省妇联权益部部长贺平、云南省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辉和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陈路教授。
【观点】
心灵对婚姻家庭的背叛
云南省妇联权益部部长贺平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一方故意地利用力量、言辞或其他方式对他(她)方进行身体和精神方面的伤害或虐待,主要包括人身伤害、精神摧残、以暴力威胁、限制他人行动自由和性虐待等。不管是身体的伤害还是精神的伤害都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她说,尽管在平时的投诉中没有接到夫妻双方之间“冷暴力”的案例,但通过对不少妇女进行交谈,发现这种现象在许多家庭都不同程度存在。与以身体伤害、暴力威胁为特征的家庭暴力一样,这种精神上的伤害同样是基于夫妻双方之间社会、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当然,由于社会角色和分工的差异,男性往往成为施暴一方,女性多为受害一方。
云南省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辉认为,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在社会中正逐渐地凸显出来,但实际上更多的情况是一种心理期待的落差,或者说是感觉的错位。施行一方往往没有主观上的故意,却无形中伤害了对方。她说,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往往透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身心疲惫之中忽视了经营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同时,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过度的危机意识,很轻易让人产生替代成就感,人们经常会把对工作和事业的得失置于家庭和婚姻之上,从而无主观地造成身心对家庭和婚姻的背叛。此般情况下,受害一方前后对比中便会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认为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出现了危机信号。
李辉举了她身边的一个例子。一对相依为命多年的夫妇,已经有一个上学的孩子,妻子在家中担任全职太太,丈夫则是工厂科研工作者。出于对事业的追求,丈夫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不明真相的妻子以为丈夫已经移情别恋,经常对丈夫恶语相加,起初丈夫还耐着性子进行解释,无奈变本加厉的妻子捕风捉影,只要有风吹草动便全线出击,把本属于无中生有的事情搞得沸沸扬扬。苦恼之中的丈夫越来越难以容忍,回到家中便三缄其口,并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交付给了自己的科研事业,很多时候甚至在实验室一蹲就是几天几夜,一段时间后,他的科研结出了硕果,但在家里却和妻子卷入了漫无期限的“冷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