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性理科教学活动具有六个基本特征:教学基于真实任务或复杂问题;学生的发展建立在小组活动中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争论与协商各自的理解;教师及学生公开地与班级所有成员分享见解;学生与课外专家合作;师生共同承担学与教的责任。目前已开发出的学习评定的策略,大多是课堂教学的嵌入式评定(即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和教师调节教学的方式),并不用于对学生最终达成某教学目标的界定,而是为了使教学过程顺利有效地开展。现就主要的四种策略简介如下。
1.表现评定(peformance assessment)
是由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或对各方面表现的抽样观察,观察前必须建立一个衡量的标准尺度。其特点:(1)可以评价学生演示和运用概念与技能的能力、进行科学表征的能力;(2)其任务涉及解释某人的操作或过程、设计的假设、解释科学条件、进行概括、描述各种形式或解法等。(3)师生事先知道有关要求,并作好准备。事先说明衡量标准,可让学生真正知道对自身的要求,并能主动地改进在技能或其他方面的弱点。(4)老师将在特定的时间与状态下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们不会面对意外的情况。(5)评价可针对学生是否能适当而有效地应用以下项目:实验室仪器设备、测量工具、实验室安全程序等。(6)操作评定能有效地测知学生的理解能力。(7)记分凭借表现任务的水平(难易、包容性范围等)及各分解任务的等级、任务对照表(对评定内容的规定)或总体水平几方面进行。如学习浮力原理后,让学生用所给材料设计并画出两只不同的船,并对不能浮起的船找出原因。评价点:空间形象思维能力、预测的技巧、观察的技巧、动手技能。
2.项目评定(project assessment)
可用于衡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任务的能力,是一种扩大的评价方式,可包括表现评定的成分在内。其特点:(1)有关项目或任务包含丰富的设计成分,所需时间较长;(2)评定用的任务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类似;(3)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扮演现实生活角色,用现实的技能解决现实问题;(4)允许学生发现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案,正确答案不只一个;(5)学生必须积极参与项目工作并通过集体协作;(6)学生可进行集体或单独工作;(7)可评定学生的创造力、计划能力、整合与归纳知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8)有关项目是让学生发挥调查研究的能力或自行创造的其它能力。如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他地酸雨问题的数据,并针对地理位置和酸雨课题设计一个真实研究项目,分析当地是否存在酸雨,或比较雨地酸雨问题是否相同,提出治理方案。
3.作品评定(porfolio assessment)
又称文件夹(portfolio)评定。即"有目的"地收集学生作品,以协助其确定某方面的能力和成就。收集的作品反映了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方面的参与、选择的标准、判断优良的标准以及进行自我反思的痕迹。其特点:(1)文件夹向学生提供了在重要概念、方法、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进步的进展表;(2)可激励师生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互动与反思;(3)允许学生通过各种风格展示自己的知识;(4)可选用的学生作品种类包括必做的功课、代表性作业(实验报告、调查方案、设计图等等)、最佳作业(作品范本以及每个学生的代表作)。
4.日志评定(journal assessment)
指学生针对某指定课题,长时间思考、体验和表达意见的记录。其特点:(1)第一种日志是学生在最少指导下写出的想法或感受,如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活动长期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种现象的记录和产生的情感体验;(2)第二种日志是根据必要的限制和准则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作业报告;(3)日志包括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书写、素描、绘画、雕塑、角色扮演与舞蹈记载等等(可发挥其多重智能,如化合价歌谣;圆周率韵律歌;方案设计图;模拟调查汇报表演;微观结构分子运动的拟人化表演等等)。(4)这是一种对学生情意品质评价的好方式,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交流科学概念的流畅度和探究过程,以及对待科学的兴趣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