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一些孩子常因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因而离家出走,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许多家长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啦。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就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培养孩子形成遇忙不乱,宠辱不惊的心理品质,是保持健康心态的基础上。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一个人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起来。
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作为父母和老师,应尽量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尽量少奉承孩子。许多孩子是在充满奉承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些他应该做的事,周围的人总是赞不绝口;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怕“刺激”孩子,千方百计地帮孩子找借口。这使孩子任性,虚荣。不奉承孩子,就是不单纯地去讨孩子的欢心,就是善于让孩子承担他应该承担的义务,就是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小就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及时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常用方法是:(1)跟孩子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2)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3)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4)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5)善意地关心孩子的事,不论与心理压力的成因有无直接关系,都会使孩子获得信任感。(6)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操练”。心理和生理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一促进其健康。为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比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开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使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可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得之不善,失之不忧”,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能够经得起未来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