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关注孩子、教育孩子,都是为他好,还有错吗?可是,如果认真观察一下孩子的言行举止,就知道,如今做父母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父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孩子迟早要独立,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分离之爱”;如果父母对孩子包办代替太多,管得太多,孩子就会永远也长不大。下面这个咨询的实例是发人深思的。
做父母:有所为,有所不为
建是一名高中生,今年就升入高三了。可是,建在学习上不够努力,高二时还有一门课考试没有及格;平时,他也经常不完成作业,临考试就突击一下,有好朋友会帮他复习,凭他的小聪明,成绩也说得过去。17岁的建为什么在学习上还不自觉呢?这与他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关。
建的母亲是个“保姆”式的妈妈,她对建的照顾和关注是无微不至的,每天早上连牙膏都要给儿子挤好,吃饭时给儿子盛好饭。每天儿子一下学,妈妈嘴就不停:“你快点做作业,不要贪玩。我和你爸都没上过大学,我们挣一点钱多么不容易。你是咱家唯一的希望,可得上个名牌大学,要争一口气呀!”
建对这一套早听腻了,只当耳边风,他越来越反感妈妈的唠叨,他的聪明都用来对付妈妈,千方百计设法“逃离”:他经常下学后不回家,找同学打篮球;到网吧玩电子游戏;甚至漫无目标地逛大街、逛商店;双休日也要整天玩。在建14岁前,没少挨妈妈的打;后来建的个子长到一米八,妈妈打不动他了,只好作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爸爸的引导。建的父亲与儿子关系“不错”,他从没有打骂过儿子,还不时给儿子一些“小恩小惠”,他认为物质刺激比打骂管用。可这位能工巧匠的父亲,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将家里的力气活、修修补补、甚至买菜做饭等一切家务,统统大包大揽,连儿子的自行车打气他都管。
他说:“我爱人是售票员工作太繁重,应让她在家休息好;孩子要把时间精力用在学习上,不能让他做这些无用的‘小事’。虽然我累点,也心甘情愿……”建摸准了老爸的脾气,就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成了不做作业的“特殊学生”,父母对建无可奈何。
暑假里,通过咨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