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状态模式(The Ego-State Model)
请你回溯自己过去二十四小时的生活,有没有哪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觉就像你小时候的反应一样?有没有哪一刻,你的所做、所想、所感就和你父母的反应一样?还有哪些时候,你的举止、念头、和感情是单纯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事的直接反应,与过去无关?
每一项至少写下一个例子。并写下当时的感觉、想法、及行为。
你刚才完成了自我状态模式的第一个练习。想一想你刚才所做的,你检查了人类的三种表现方式,每一种都包含了一套行为、想法、和感觉。
当我的行为、想法、感觉就像我小时一样,我就是在儿童自我状态之中。当我所做、所想、所感觉的是从父母模仿而来,我就是在父母自我状态之中。当我行为、思考、感觉的方式是针对此时此地发生的事件的反应,并能利用我的能力,我就是在成人自我状态。在平常的沟通分析运用中,我们会简单地说“在儿童里”、 “在父母里”、“在成人里”。
把这三个自我状态放在一起,就是沟通分析理论的核心---三部份自我状态组成的人格模式。传统上,把它画成三个相连的圆圈,各以其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为名,故也称之为PAC模式。这是第一度结构图,以后我们还会讨论第二度结构图。以自我状态来分析人格的过程就叫做结构分析。
自我状态间转换的例子:简小姐在拥塞的马路上开车,她注意着周围汽车的速度,也很小心地看着交通号志,她根据此时此地发生在周围的状况来开车,所以她是在成人自我状态里。
忽然一个人从外线道切过来想超车,两辆车子太近了几乎擦撞,简小姐吓了一跳,瞥了照后镜一眼,见后车还有一段距离,赶紧轻踩煞车。她的害怕对眼前的危险是适当的反应,帮助她在电光火石之间避开可能发生的车祸,她仍然保持在成人自我状态里。
待那辆车子逐渐驶远,简小姐颇不以为然地撇着嘴摇头,转头对同伴说“这种驾驶根本就该吊销他的驾照。”这时她转到父母自我状态中了。当她小的时候,她坐在爸爸旁看他开车,当他父亲对其他驾驶不以为然时,就是这样子撇着嘴摇头。
不久她开到公司,看看表发现已错过和老板约好要谈一件要事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