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是小孩在还不会说话时,接受到来自父母的非口语讯息,并整合入自己人格的部份。如果父母遇事喜欢喋喋不休地责骂,小孩会把这些行为和情绪整合到自己的P1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他长大后,可能很容易以非理性、情绪化的方式自责、厌恶自己,当他做父母时,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忍不住喋喋不休地责骂自己的小孩。有些沟通分析师认为P1都是这种具破坏性、没有理性的成份,所以把它称为“巫婆妈妈”、“怪物爸爸”,甚至“畜牲父母”。我们反对这种称呼,一方面是太轻蔑了,不适合用在专业的场合,另一方面是忽略了P1中正面的部份,小孩也从父母接受到愉悦快乐的讯息,我们认为不应该老是责备父母对孩子负面的影响,而忽略掉他们正面的贡献。
有一次葛洛伯在大池较浅处和小池间跑来跑去,一不小心跌到大池的深处,如果他妈妈吓得大叫,惊慌不知所措,可能会在葛洛伯的 P1 中印入一个受惊的父母,长大后可能看到水就害怕不敢靠近。当时他母亲冷静地把他拉上来,抱着他愉快的说: “哇!你会游泳了,好厉害!”葛洛伯本来绉着脸快哭了,马上转成得意的大笑,然后教他漂浮、踢水、划手,两人笑闹地练习,在他记忆中留下一段美好的经验。
我们除了不同意“P1都是负面的”这种看法外,也不同意艾伯恩对如何形成 P1 的看法。他曾说: “父母的儿童自我状态直接插入小孩的 P1 ,好像电极的接触一样,是自动形成的反应。”照他的说法,小孩就成了父母一言一行中完全被动的受害者。相反的,我们认为小孩自己会过滤、选择、决定要如何对父母的讯息来反应。即使葛洛伯的妈妈处理的很好,他可能还是怕水,再也不敢游泳。另一个小孩也许被父母的惊惧吓到,但自己克服害怕,仍然决定好好学游泳。我们从个案身上看到许多过滤父母讯息的例子,有一个人说: “当然罗,我母亲讲话时就像个醉鬼一样,我根本没理她,就是离开,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我们认为小孩自己也有参与 P1 的形成 -- 他可能接受外来的讯息,也可能根据 C1 和 A1的决定拒绝它。
⑷自由的儿童(free child, 简称FC)和顺从的儿童(adapted child, 简称 AC)
小孩做决定主要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