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学习问题 > 何来厌学心理?

何来厌学心理?

来源:互联网   
人气:

《北方新报》近日刊发的两条消息《逃避上学一女孩自残后报警》和《孩子厌学情绪重家长求助心理》引起读者关注。厌学心理是对学习或者学校的人际关系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采取逃避的一种心态。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厌学心理毫无疑问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视角》作者有话要说。 学校用什么来吸引孩子? 《北方新报》刊发的两条消息让人忧虑,上学真地那么可怕?这两起事件看似是两个孩子的心理问题,其实还是暴露

《北方新报》近日刊发的两条消息《逃避上学 一女孩自残后报警》和《孩子厌学情绪重 家长求助心理》引起读者关注。厌学心理是对学习或者学校的人际关系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采取逃避的一种心态。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厌学心理毫无疑问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视角》作者有话要说。

学校用什么来吸引孩子?

《北方新报》刊发的两条消息让人忧虑,上学真地那么可怕?这两起事件看似是两个孩子的心理问题,其实还是暴露出教育体制的老问题。

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好些年了,但现实中真正执行的还是应试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和家长不管孩子的个性发展及能力大小,都以分数见高低。一些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遭到老师的白眼、冷脸、甚至粗暴对待。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口号提了好多年,但许多学校还是越减越多,无形中也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人格得不到尊重,学习中没有快乐,势必会使一些孩子畏校如虎。

学生厌学不是个别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素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文件上,教育部门应该真正去落实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减负,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给孩子以安全,给孩子以快乐,这样的学校才能吸引住孩子。

厌学情绪是叛逆心理作怪

一名13岁的女中学生,为了逃避上学,竟然拔刀自残,之后报假警称被歹徒袭击,此案不仅引发了家长与校方的矛盾,更是在其他学生与家长中造成恐慌。

厌学,是许多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不仅有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在作怪,更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因素有密切关联。如果我们只把它当做是孩子任性的举动,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的复杂的客观诱因,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注意综合调治,纠偏恐难奏效。更令人忧虑的是,消极对待学习任务尚能被社会承受,那种以极端的方式宣泄厌学情绪的行为则是对社会承受底线发出的挑战。女中学生这种不顾代价的决绝,令人触目惊心。厌学情绪的恶变,或许会令当事人心态扭曲,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当正视之。

孩子的成长需要关心

通辽市13岁女孩为了逃避上学自残,并编造假案,该事件是典型的叛逆期关爱缺失所致。女孩在自残前就已经出现诸如厌学、同学关系不融洽等问题。但是,其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及时地发现。如果当时注意到这些问题,能够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进行沟通,给她温暖与关心,“自残假案”这种事件绝对不会发生。

面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可以让此类极端个案消除在萌芽阶段,这需要每一个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孩子处于心理转变的关键时期,不能让他们踽踽独行。如果失去老师的关爱、家长的关心,孩子做出极端反应便不足为奇了。

近日,笔者看了本《教育是慢的艺术》。当教育是艺术时,老师是否可以放慢教课的速度,让自己有时间关爱身边每一个成长的孩子;家长是否可以放弃所谓的应酬,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孩子沟通?要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护航人。

应试教育增加了学生压力

13岁女孩以自残这种极端行为来逃避上学,并编造假案的事实,再度向应试教育敲响了警钟。

不能不说唯分数为大的现行教育体制,已经把孩子带进了心智发育的死胡同。现在,许多校园笼罩在一种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应试教育氛围下,不仅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也重创了他们天真纯洁的心灵。数据表明,过去十几年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一直在下降,,心理问题增多。自残行为实质就是一种脆弱、迷茫和不堪重负的情感宣泄。

都说青春是美好的、壮丽的,可是孩子的自残行为,却暴露了他们对青春的绝望。只有好好活着,才有精力去做想做的事,去做有意义的事,去做那些曾经幻想过,而不曾实现的事。这样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孩子们未必不晓得,若非被痛苦压抑得透不过起来,谁又会跟自己过不去?呼吁全社会都来救救我们的下一代,把孩子们从沉重的学业重负下解放出来吧!

(实习编辑:卢晓平)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临近高考调整考生心理状

专家指出,离高考越近,心理状态等非智力因素对于考生能否正常发挥、甚至超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