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足以怡情,足以添采,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对于读书的好处,培根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可是,在现实生活里,读书似乎还是属于“小众”的事情。原因多种多样,有的人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有的人则以为错过了读书的年龄现在再读也迟了,还有的人干脆认为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其实,所
有这些错觉只缘于一点:读书没有成为一种心灵的自觉和本能。在这个意义上说,深圳需要读书月,需要一个嘉年华式的读书节庆活动。
就生物学的层面而言,人不读书当然可以生存,书籍的重要性也无法和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维生素、蛋白质、糖分等物质相提并论。但是,倘若把一个人放进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他就注定不能放弃对文化知识的追寻,不能没有精神的依靠和守望。尤其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意味着资本。世界银行曾提出一个“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比例为64:20:16,换言之,人力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凡是知识起作用的地方,都呈现“生产不断增长”的规律。
深圳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座在匆匆中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城市,如何变一时的优势为持久的佳绩,这需要新的动力,需要文化的累积,也需要全体深圳人共同的努力,而能提供以上这些的无疑只有崇智和读书之风。读书,原本是私密的、个体的事情,现在却要把它化为大众共享的日常习惯,这就需要一种节日的氛围来培育,在节日的氛围里让人们碰撞出共同的社会心理。
可以看到,本届读书月为市民们准备了102项活动,既有电视辩论赛、赠书献爱心、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也有读书月论坛、“我喜爱的书房设计大赛”等。活动是多姿多彩的,而它的主线只有一个:把不同层面的读者吸引到书籍中来,敞开心灵,静下心来,打开书本,从而去和别人的思想、别人的阅读相遇。
事实表明,读书月活动的诸种努力没有白费。以往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市民逐年被吸引到读书月活动中来:2000年首届读书月活动参与者为170万人次,第二届读书月活动参与者则达到270万人次,去年的第三届读书月有300万人次。今年恐怕更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另据对深圳人读书目的的调查,超过半数的人(54.17%)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和提高素养,仅仅为了工作需要而读书仅占一成半,为了消闲解闷而读书的比例更小,尚不足一成。在这种貌似无目的的、非功利的阅读选择里,实际上寄托了深圳人对知识的渴望和提升自己的内在要求。知识是有用的,但许多时候知识是以间接的、难以察见的形式在发挥作用,它在悄然中作用于我们的社会,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格。本届读书月的主题是“读书·品位与健康”,在笔者看来,这种健康既是生理意义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只有健康的精神世界才有一个有品位的人生。
上届读书月演讲嘉宾、台湾学者高希均曾经提出了“新读书主义”的口号:“自己再累也要看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也理当成为深圳市民的共同习惯。(文/庄向阳责编/翟秀艳)
有这些错觉只缘于一点:读书没有成为一种心灵的自觉和本能。在这个意义上说,深圳需要读书月,需要一个嘉年华式的读书节庆活动。
就生物学的层面而言,人不读书当然可以生存,书籍的重要性也无法和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维生素、蛋白质、糖分等物质相提并论。但是,倘若把一个人放进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他就注定不能放弃对文化知识的追寻,不能没有精神的依靠和守望。尤其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意味着资本。世界银行曾提出一个“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比例为64:20:16,换言之,人力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凡是知识起作用的地方,都呈现“生产不断增长”的规律。
深圳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座在匆匆中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城市,如何变一时的优势为持久的佳绩,这需要新的动力,需要文化的累积,也需要全体深圳人共同的努力,而能提供以上这些的无疑只有崇智和读书之风。读书,原本是私密的、个体的事情,现在却要把它化为大众共享的日常习惯,这就需要一种节日的氛围来培育,在节日的氛围里让人们碰撞出共同的社会心理。
可以看到,本届读书月为市民们准备了102项活动,既有电视辩论赛、赠书献爱心、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也有读书月论坛、“我喜爱的书房设计大赛”等。活动是多姿多彩的,而它的主线只有一个:把不同层面的读者吸引到书籍中来,敞开心灵,静下心来,打开书本,从而去和别人的思想、别人的阅读相遇。
事实表明,读书月活动的诸种努力没有白费。以往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市民逐年被吸引到读书月活动中来:2000年首届读书月活动参与者为170万人次,第二届读书月活动参与者则达到270万人次,去年的第三届读书月有300万人次。今年恐怕更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另据对深圳人读书目的的调查,超过半数的人(54.17%)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和提高素养,仅仅为了工作需要而读书仅占一成半,为了消闲解闷而读书的比例更小,尚不足一成。在这种貌似无目的的、非功利的阅读选择里,实际上寄托了深圳人对知识的渴望和提升自己的内在要求。知识是有用的,但许多时候知识是以间接的、难以察见的形式在发挥作用,它在悄然中作用于我们的社会,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格。本届读书月的主题是“读书·品位与健康”,在笔者看来,这种健康既是生理意义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只有健康的精神世界才有一个有品位的人生。
上届读书月演讲嘉宾、台湾学者高希均曾经提出了“新读书主义”的口号:“自己再累也要看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也理当成为深圳市民的共同习惯。(文/庄向阳责编/翟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