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很多,他们有的已经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记者接近了一些特殊的孩子以及为他们提供治疗和帮助的专家们,推出“关注特殊孩子”系列报道,为的是给更多的家长一些警示。前天,我们首先关注了自闭症和多动症的孩子。今天,我们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精神分裂症”和“智力低下”的孩子。现在的孩子都是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中心人物,可就是这样的宠爱,竟能把孩子“逼疯”“惯傻”。
病例一:
俩保姆陪“弱智孩子”上学
8岁男孩儿聪聪(化名)家庭条件极为优越,有三个保姆专门照顾他,其中两个是专门陪他上学的。由于聪聪反应迟钝,语言表达不清楚,身体运动不协调,被家长、老师认为是“智力低下”。所以保姆帮助他记录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聪聪从小就受到极度的“关怀”,只要一哭就有人抱,只要出门就有车代步,可让父母着急的是,聪聪两岁多还不会说话,三岁才会走,脾气很坏,学东西总是记不住。父母一直以为孩子是低能儿。可经过测试,孩子的智商是116,达中上水平。
专家分析:溺爱之下哪有高智商
教育和心理研究专家卢稳子教授说,近年来,“发育迟滞”的孩子很多。他们大多从小娇生惯养。不用多说话,吃的、喝的随时送到面前;不用走路,有人经常抱着,这些孩子不会与人交流,因为家长觉得他们太金贵了,基本上不出门和别的孩子玩。而且,家长们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总感觉孩子发育有问题,在家长的这种“暗示”之下,孩子也认为自己“有问题”。很多这样的孩子,智商不低,可语言、运动、社交等能力最少比同龄孩子差两岁。
病例二:
女大学生患了“精神病”
菁菁(化名)已经不能说是个孩子了,她是个22岁的成年人,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就在家长为她“长大成人”高兴时,菁菁却得了“精神病”。她现在动不动就大闹一场,砸东西,铰衣服,用开水往人身上泼,曾经一次拿走2000多块钱,在超市里全买了吃的,边吃边扔。而且,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哭一场。父母不知道孩子受什么刺激了,菁菁要什么,家里都满足。其实菁菁没病,她告诉卢稳子教授,说她是“成心”的。因为她不喜欢父母为她安排好一切。同时,面对步入社会的现实,一点生活能力都没有的她充满了恐慌,而从心里对父母产生了极大的抱怨情绪。所以,她“成心”和父母对着干。
专家分析:压抑太久一定会爆发
家长认为给孩子安排好一切就是对孩子的爱,可这样就压抑了孩子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而且,从小到大的百依百顺,让这些孩子的性格变得畸形,他们不会为别人着想,不会考虑后果,只要自己达到目的就行。菁菁这种极端甚至恶劣的表现方式,就是娇宠之下性格扭曲的表现。
专家点明孩子问题心病多内因——
孩子没问题 是教育出了问题
近几年来,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感觉统合失调、学习障碍、发育迟滞等各种儿童生理、精神及心理疾病有高发的趋势。孩子们究竟怎么了?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本市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原市儿童医院院长纪慈。专家提出,现在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孩子种种问题的内因是教育出了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隔代抚养 爱和害一样深
一对老人带着5岁的孙子来找纪慈,说孩子非常不听话,只要不如意就在地上打滚。可当爷爷奶奶走了以后,孩子却非常听话,孩子向“纪奶奶”提的要求居然是:“我想扫一次地。”原来,平时孩子活动和劳动的机会全被剥夺了。
现在,社会上隔代抚养的情况比较多,年轻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就把孩子交给老人,老人带孩子虽然细致、有经验,但由于精力、体力、观念、知识等原因,老人的语言表达、行为习惯都与孩子的性格和特点不适应。何况老人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溺爱的成分很大。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弱不禁风、发育迟缓,要么暴躁不安,问题很多。所以,专家提醒父母,一定要有与孩子相处和游戏的时间。
户外运动 成了孩子的奢望
纪慈告诉记者,从1997年开始,天津儿童医院开始了感觉统合训练, 8年来仅在这一处,前来接受训练的孩子就达10万人次。这么多的孩子“感统失调”,一部分原因是年轻母亲选择剖腹产的太多,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缺少运动。孩子们总是闷在高楼里,不能到大自然里去运动,最后只能到医院里借助器械来运动。
为孩子付出 心比钱重要
现在,年轻家长为了孩子非常舍得花钱,用钱换孩子高兴,用钱买孩子健康。其实,孩子需要的是用心照顾,现在有多少年轻妈妈会亲自动手给宝宝做菜泥?孩子血铅一高,妈妈们急着买保健品,却不知道给孩子做猕猴桃酱就可以。孩子们上课精神不集中,家长以为有问题,其实是孩子有鼻窦炎,睡不好……这些看着都是小事,却能说明家长是不是用心在照顾孩子。
找啊找啊 找不到一个朋友
一个年轻的妈妈对专家说:“我有一个5岁的女儿,隔壁邻居家也有一个同样大的女孩儿,两个孩子经常隔着大铁门相互张望,可是,我们大人都不想让孩子们一起玩儿,不论到谁家,出了意外怎么办?”没有玩伴是现在孩子最大的问题,家里没兄弟姐妹,外边的伙伴又不能带到家里玩,没有伙伴的交流,没有人分享好玩的、好吃的,没有合作的游戏……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和心理特点,说的都是大人话,他们怎么能快乐?
孩子的问题需要家长来解决,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需要学习、需要付出的还很多。
病例一:
俩保姆陪“弱智孩子”上学
8岁男孩儿聪聪(化名)家庭条件极为优越,有三个保姆专门照顾他,其中两个是专门陪他上学的。由于聪聪反应迟钝,语言表达不清楚,身体运动不协调,被家长、老师认为是“智力低下”。所以保姆帮助他记录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聪聪从小就受到极度的“关怀”,只要一哭就有人抱,只要出门就有车代步,可让父母着急的是,聪聪两岁多还不会说话,三岁才会走,脾气很坏,学东西总是记不住。父母一直以为孩子是低能儿。可经过测试,孩子的智商是116,达中上水平。
专家分析:溺爱之下哪有高智商
教育和心理研究专家卢稳子教授说,近年来,“发育迟滞”的孩子很多。他们大多从小娇生惯养。不用多说话,吃的、喝的随时送到面前;不用走路,有人经常抱着,这些孩子不会与人交流,因为家长觉得他们太金贵了,基本上不出门和别的孩子玩。而且,家长们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总感觉孩子发育有问题,在家长的这种“暗示”之下,孩子也认为自己“有问题”。很多这样的孩子,智商不低,可语言、运动、社交等能力最少比同龄孩子差两岁。
病例二:
女大学生患了“精神病”
菁菁(化名)已经不能说是个孩子了,她是个22岁的成年人,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就在家长为她“长大成人”高兴时,菁菁却得了“精神病”。她现在动不动就大闹一场,砸东西,铰衣服,用开水往人身上泼,曾经一次拿走2000多块钱,在超市里全买了吃的,边吃边扔。而且,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哭一场。父母不知道孩子受什么刺激了,菁菁要什么,家里都满足。其实菁菁没病,她告诉卢稳子教授,说她是“成心”的。因为她不喜欢父母为她安排好一切。同时,面对步入社会的现实,一点生活能力都没有的她充满了恐慌,而从心里对父母产生了极大的抱怨情绪。所以,她“成心”和父母对着干。
专家分析:压抑太久一定会爆发
家长认为给孩子安排好一切就是对孩子的爱,可这样就压抑了孩子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而且,从小到大的百依百顺,让这些孩子的性格变得畸形,他们不会为别人着想,不会考虑后果,只要自己达到目的就行。菁菁这种极端甚至恶劣的表现方式,就是娇宠之下性格扭曲的表现。
专家点明孩子问题心病多内因——
孩子没问题 是教育出了问题
近几年来,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感觉统合失调、学习障碍、发育迟滞等各种儿童生理、精神及心理疾病有高发的趋势。孩子们究竟怎么了?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本市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原市儿童医院院长纪慈。专家提出,现在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孩子种种问题的内因是教育出了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隔代抚养 爱和害一样深
一对老人带着5岁的孙子来找纪慈,说孩子非常不听话,只要不如意就在地上打滚。可当爷爷奶奶走了以后,孩子却非常听话,孩子向“纪奶奶”提的要求居然是:“我想扫一次地。”原来,平时孩子活动和劳动的机会全被剥夺了。
现在,社会上隔代抚养的情况比较多,年轻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就把孩子交给老人,老人带孩子虽然细致、有经验,但由于精力、体力、观念、知识等原因,老人的语言表达、行为习惯都与孩子的性格和特点不适应。何况老人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溺爱的成分很大。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弱不禁风、发育迟缓,要么暴躁不安,问题很多。所以,专家提醒父母,一定要有与孩子相处和游戏的时间。
户外运动 成了孩子的奢望
纪慈告诉记者,从1997年开始,天津儿童医院开始了感觉统合训练, 8年来仅在这一处,前来接受训练的孩子就达10万人次。这么多的孩子“感统失调”,一部分原因是年轻母亲选择剖腹产的太多,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缺少运动。孩子们总是闷在高楼里,不能到大自然里去运动,最后只能到医院里借助器械来运动。
为孩子付出 心比钱重要
现在,年轻家长为了孩子非常舍得花钱,用钱换孩子高兴,用钱买孩子健康。其实,孩子需要的是用心照顾,现在有多少年轻妈妈会亲自动手给宝宝做菜泥?孩子血铅一高,妈妈们急着买保健品,却不知道给孩子做猕猴桃酱就可以。孩子们上课精神不集中,家长以为有问题,其实是孩子有鼻窦炎,睡不好……这些看着都是小事,却能说明家长是不是用心在照顾孩子。
找啊找啊 找不到一个朋友
一个年轻的妈妈对专家说:“我有一个5岁的女儿,隔壁邻居家也有一个同样大的女孩儿,两个孩子经常隔着大铁门相互张望,可是,我们大人都不想让孩子们一起玩儿,不论到谁家,出了意外怎么办?”没有玩伴是现在孩子最大的问题,家里没兄弟姐妹,外边的伙伴又不能带到家里玩,没有伙伴的交流,没有人分享好玩的、好吃的,没有合作的游戏……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和心理特点,说的都是大人话,他们怎么能快乐?
孩子的问题需要家长来解决,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需要学习、需要付出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