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亲子心理 > 中日专家谈21世纪的儿童心理健康

中日专家谈21世纪的儿童心理健康

来源:互联网   
人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这事关新一代人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心理学家预言:21世纪必将带来心理健康的一场革命。金秋十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日中育儿研究会以前瞻性的眼光共同举办了´99第四届中日专家"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讨会",近百名中国专家和近40名日本专家云集申城,共同研讨儿童心理健康这一国际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这事关新一代人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心理学家预言:21世纪必将带来心理健康的一场革命。

金秋十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日中育儿研究会以前瞻性的眼光共同举办了´99第四届中日专家"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讨会",近百名中国专家和近40名日本专家云集申城,共同研讨儿童心理健康这一国际性的课题。

会上中日专家分别就本国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详尽的分析、论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虽然中日两国存在文化差异、国情不同,中日两国的儿童发展也有诸如:养育方式、教育模式、心理问题表现及干预策略等不同,但在儿童心理健康的很多问题上中日学者、专家达到了共识:

一、认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急需改善,儿童心理保健对儿童本身,对家庭、学校、社会都有重大意义。许多研究数据显示今日儿童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在中央卫生部资助与支持下,领导全国22个城市、26个单位,对24000名4-16岁儿童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14.5%。其中,占第一位的是多动症7%左右,第二位的是情绪障碍3%左右,第三位是社会交往问题1%左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的张劲松、沈理笑、许积德等综合医院心理门诊中的儿童病例分析,说明症状类型主要有:情绪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其中情绪障碍占34.25%;适应性问题占2.8%;多动性占11.65%;品行问题占3.9%;睡眠问题占1.7%;学习困难占8.8%;内趋力不足占13.3%。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对2055名9-15周岁的困境儿童所做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时,发现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儿童有223名,占到10%左右;日本小儿科医会副会长相泽昭严肃地指出:当今,日本儿童的问题行为以及围绕儿童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恶化年年呈增加的倾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儿童的未来是最紧迫的课题。全国在家庭中遭父母打骂、放弃育儿、父母与孩子一起自杀等死亡的儿童,从1996年到1997年的2年间已超过120人;全国的儿童咨询所接受的有关虐待儿童的咨询,超过了5352件,刷新了历年最高记录,5年期间急剧增加了4倍。在学校问题上,不仅不上学、拒绝上学的中小学生在97年首次超过了10万人,而且校园伤害事件越来越多,据总务厅调查显示,中学生中每3人中有1人有过受欺负的体验,小学生中36.5%的孩子回答:在学校受过校内的暴力行为。同时中小学教员也受到很大影响,据文部省最近统计,因精神性疾患而退职的全国高中和中小学教员达1109人(38.6%),与前年相比增加了16%。

二、认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发展性特点,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主要心理问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通过对全国22个城市26个单位的24000名4-16岁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后,指出4-5岁(学前期)主要为社会交往问题;6-11岁(小学时期)主要为注意缺损障碍;12-16岁(少年时期)主要为情绪障碍。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在困境儿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统计出:0-18岁的儿童主要存在六类问题,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行为问题(47.77%)、情绪问题(27.23%)、学习困难(23.21%)、多动(22.325)、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7.41%)、适应不良(6.25%),并且发现:11岁(尤其6岁)以下(含11岁)主要是"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2岁以上(含12岁)主要以"行为问题"为主。

三、认为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必须坚持"社会-心理-生物"的综合模式,在社会大系统中形成医疗、心理、教育、福利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网络,以早期干预、及时干预、系统干预、发展性干预等为原则,在干预策略上提倡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并重:

(一)直接干预:对儿童直接实施咨询、教育、指导、训练,使其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如:通过健康心理咨询,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积极实施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法),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困扰。对特殊儿童,则更注意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从儿童需要出发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如:孤残儿童的"孤"与"残"使他们需要特殊的亲情与帮助,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以家庭寄养的模式提供这些儿童生活的支持,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对困境儿童的社会性资助,解决了儿童生活的后顾之忧,使其心理负担舒缓等等措施。

(二)间接干预:主要是进行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创设和优化,通过客观因素(尤其家庭环境)的完善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具体措施有:

1.社区建设:在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辅导工作,为社区儿童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家庭随访、专家咨询等,及时为家庭及儿童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技术支持。同时,利用社区力量进行儿童心理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普及,使心理健康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校园建设:积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包括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科研等等,尽可能使学生在良好身心状态中获得发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已历经十余年,从高校到中小学,已有了许多成绩。特别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发展较快。1998年12月24日,中共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召开了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上海全日制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上海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守则"、"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等六个文件,意味着上海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此将在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划、部署和直接管理下,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的讨论稿中,也详细讨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组织管理、原则、途径和方法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既强调了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及责任,也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位置。

3.家庭优化:家庭是儿童生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第一任老师,更是儿童耳濡目染的"榜样",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家庭,与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深刻而持久,尤其年龄越小的儿童,受家庭的影响越容易、越大。

就家庭干预而言,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方面,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式心理干预,对家长和孩子同时进行心理调试,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间形成良性的健康交流模式,以此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主要从家长自身入手,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家长的育儿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从而间接地发展儿童。

中日专家在思昨日、看今朝的同时,展望了21世纪的儿童心理健康,下一世纪心理健康的儿童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还没有确定的答案或模式,有关专家就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需要,提出了几条心理健康的参考标准--

1.经常保持愉快心情,有幸福感;

2.符合年龄特点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3.具有健全的人格,富有和谐的思想和习惯;

4.恰当的自我控制,行为符合常规和年龄;

5.能适应环境,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6.乐于交往,易相处,能得到社会的公认;

7.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8.能根据自身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总之,"儿童"是0-18周岁所有个体的统称,这个年龄跨度正是一个人从出生逐步发展为独特个体的过程,可塑性大,面临的变化多,所受的环境影响也相对成人要明显。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将更受关注,培养"躯体状况良好、心理状况良好、社会适应状况良好、道德状况良好及社会福利状况良好"的儿童,将成为社会共需,也正是´99第四届中日专家"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讨会"的目的和愿望。相信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与通力协作,儿童的心理健康定会上一个高度!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能吃?现在患有发急症的人非常多,这种疾病不但仅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