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亲子心理 > 心理问题造就失足少年 呼唤父母负起教育责任

心理问题造就失足少年 呼唤父母负起教育责任

来源:互联网   
人气:

本报《关注子女教育构建和睦家庭》系列报道推出至今,记者相继收到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西安市关工委、省阳虎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营的3份有关“问题家庭”、“失足青少年家庭”、“中小学生家庭”的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数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揭示了家庭教育状况。引人思考,同时呼唤父母要切实肩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西安市教育学会通过对240多个“问题家庭”的一般调查,尤其通过许建国会长对其中100个“问题家庭”的


本报《关注子女教育构建和睦家庭》系列报道推出至今,记者相继收到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西安市关工委、省阳虎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营的3份有关“问题家庭”、“失足青少年家庭”、“中小学生家庭”的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数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揭示了家庭教育状况。引人思考,同时呼唤父母要切实肩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西安市教育学会通过对240多个“问题家庭”的一般调查,尤其通过许建国会长对其中100个“问题家庭”的重点调查,撰写了西安乃至陕西首份《“问题家庭”子女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

91%的父母存在溺爱倾向。一般经历幼婴时“真逗”,幼儿时“好玩”,0到8岁溺爱,9—12岁子女任性了又训斥、打骂,初二三至高中出现代沟和对抗。

69%的父母存在暴力倾向。在遇到子女出现“不听话”、“犟嘴”、“欺骗”或在父母的提包里“偷钱”等此类现象时,便居高临下,使用暴力。子女在遭遇皮肉之苦以后,必然在心里储存了“仇恨”与“报复”。

51%的父母有功利倾向。渴望子女出人头地,出现奇迹,急功近利地要求子女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子女一旦出现自己不能接受的言行,便会使用浮躁急迫的方法伤害子女。

41%的父母有训斥倾向。管教方法基本是“唠叨”,重的甚至是喋喋不休,没完没了。使子女感到“烦死了”,这种语言暴力的“教育”,使子女远离了家庭的温馨。

31%的父母存在逼压倾向。既不打骂,也不训斥,而是采取各种“措施”,巧妙地向子女施压,逼迫子女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使子女不可避免地感到压抑。

29%的父母存在代养倾向。比如祖辈隔代抚养、亲友托付帮养、知识保姆代养、寄宿学校管养、几家交叉共养、送到国外培养等等办法,结果绝大多数是失败的。由此,子女得不到应有的父母之爱,带来诸多弊端。

22%的父母有监督倾向。即把监护变成监督,偷看日记、乱翻书包、暗地跟踪、变相拷问,在实际上构成了日后与子女对抗的隐性要素,从而为子女构成“不信任父母”的心理,使子女陷入苦闷和不满。

18%的父母存在赎买倾向。为了让子女达到父母的某种要求,用了一种赎买“政策”:给多少钱、送多少礼、买什么衣服等等,以为这样子女便能“称心”地成长。许多子女后来的花钱无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5%的父母存在自发倾向。认为“有苗不愁长”、“树大自然直”,子女“成人了会自明事理”,甚至认为“长大什么样老天定的”。这种放任、自发的教子方法,忽略了社会发展对子女的负面影响。有些子女后来出现的“管不了”现象,就是这种倾向的必然结果。

13%的父母存在明显的哄骗倾向。随意承诺而不兑现,在一定条件下教孩子说谎,父母商量事用假话应付他人让子女听到。所有这些都会使子女学会欺骗。

一份来自7000余户中小学生家庭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7成多家长没读过“家庭教育书”

一方面是大多数家长惊呼“孩子难管”,另一方面则是为数众多的家长没有读过“家庭教育书”。这个比例有多大t省阳虎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对西安市大雁塔小学等中小学校7316户学生家庭的问卷调查显示:其比例高达7成多。

问:你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如:订阅家庭教育报刊、购买家庭教育书籍、听专家作家庭报告等的情况如何t

答:“偶尔订阅过”、“偶尔购买过”、“听过1次以上”的仅占27.3%;72.6%的家长回答:“没有购买过家庭教育书籍”、“没有订阅过家庭教育报告”、“没有听过专家作报告的家庭教育报告”。

问:在认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后,你在时间和感情的投入上有无保障t

答:“时间上难保障”的占52.6%,回答“有保障”的占31.4%,而回答“无保障”的占16%。

另外,12.7%的家长回答他们无法沟通;32.4%的家长回答,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用责骂来解决问题;因孩子不听话用殴打孩子来解决的占14.4%。两项合计,用打骂方法对待犯错时的孩子的,占46.8%。

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家长在思想上重视,在行为上“忽视”。二、渴望帮助孩子,但方法不当。三、重视智力因素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四、重视才,忽视德。

西安市关工委通过对72名失足青少年的调查发现——9成多失足青少年家庭关系不和睦

夫妻关系不和谐、夫妻不孝敬老人、夫妻离异等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容易出问题。记者昨从西安市关工委获悉,通过他们对几个县区突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及西安市新城、莲湖、碑林、雁塔4个区看守所中72名失足青少年的调查,9成多失足青少年的家庭关系不和睦。

据调查,72名失足青少年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14岁。其中60人集中在16至17岁这一年龄段。表明在初二至高二年龄段容易“失足”。

被调查的72名失足青少年,有58人对“犯罪诱因”作了这样回答:辍学、流浪、“问题孩子”互相影响。这一结果表明,一些厌学的、辍学的、失学的青少年,一些缺少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青少年,少数有劣迹却尚未受到管教仍在社会上流浪的青少年,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染缸效应”。

被调查的72名青少年大多因抢劫、打架伤害、偷窃而犯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发性十分突出。某校初二年级一名16岁的学生仅仅因为同级一名15岁的学生对人吹嘘“在初二没有人能打得过我”,放学后找其打架,一脚踢在要害处致人死命。另一所学校一名17岁的初中生因为借书与同学发生口角,后寻衅与对方厮打,用水果刀剌中对方胸部,致人死亡。某中学3名学生外出闲逛,钱花完了,其中一人说:“咱们抢点钱,打的回家。你们敢不敢t”另外两人回答“咋不敢t”于是这3人从在校生变成了犯罪嫌疑人。

西安市关工委参加调查的同志讲,目前离婚率居高不下,婚外情有所增多,夫妻关系不和谐,造成家庭破碎、子女教育无着,导致许多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令人震惊的是,在被调查的72名青少年失足者中,只有一个在“家庭状况”的问卷栏中填上了“父母离异,生活无着”,其余71人对这一项讳莫如深。追问时,大多回答“家庭关系不好”。

十种有害倾向影响家庭和睦

“问题孩子”增多啥原因

调查中,西安市教育学会同父母一一探讨了子女出现问题的原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子女生理发育时间提前,心理成熟时间推后,有了作为人所应有的所有欲望,却缺乏一个人应有的自控能力;

——学校应试教育盛行,学习生活过于紧张,中小学生普遍感到负担过重,思想压力过大,生活单调枯燥;

——父母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学校以外的学习任务太重;

——社会环境不尽如人意,媒体宣传有时不当,加之社会“闲人”的勾引;

——家庭、学校、社会,缺乏人生教育、死亡教育、性教育和心理辅导。

所有这些,都迫使子女去网吧、游戏厅寻求刺激,到异性同学那里找理解和温柔,向社会摸索出路。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

发急症饮食上哪些食物不能吃?现在患有发急症的人非常多,这种疾病不但仅危...

热门文章